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山陵利害乞付有司集议 南宋 · 赵汝愚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九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五、《宋赵忠定奏议》卷四
臣闻养生不足以大事,惟送死可以大事
然则大行寿皇圣帝山陵之奉,陛下安得不致其谨也!
臣仰惟祖宗陵寝皆在洛阳制度崇深具在简册
皇堂下深五十七尺,高三十九尺,陵台三层正方每面长九十尺,既高且广,守卫至严后代子孙所宜观法
始缘南渡,暂卜稽山号曰𣪁宫,盖非永制,实居浅土,蔽以上宫。
本朝克复神京,奉迁灵驾,虽其志甚美,而其事实难,荏苒岁时,今已六十馀载矣。
东南诸郡,所至皆山,凡择地者,必以山为限地势局促不类中原
盖自昭慈之西,已用五穴,山势渐远,其地愈卑。
往岁思陵之葬,其深不盈九尺复土之后,仅能掩棺,闻者寒心几于慢藏
江南土地卑薄难拟故都,然近畿王气所钟,岂无佳兆
其如拘以阴阳之术,限以日月之期,刑责太严事体至重,人怀苟且,各为身谋,至于国家深长之思,君父危辱之祸,皆不暇顾恤
呜呼,痛哉!
《传》曰:「死者无终极,国家废兴」。
历考古今无非商鉴
昌熙在远,恢复未期,岂宜徒徇虚名,以基实祸
臣比见按行使副还自会稽,皆言阴阳家须用丙山壬向,全类按图索马,不复他营,若以昭穆安排,苦无馀地,仅存一穴,又下思陵,伏思穆、恭二宫他日如何合祔
其后利害,臣未敢言,失今不图后悔何及
伏望陛下孝思罔极,惟怀永图,勿拘远近之分,毋惑阴阳之说,择平原高燥之地,为大行深固之藏,崇建陵台,悉遵旧制陛下送终之礼,寿皇万世之安,臣子不胜幸甚
议者若谓累圣卜𣪁,神灵安妥寿皇笃孝,谅匪素心,此盖妇人之仁,殆非天子之孝。
延陵季子适齐,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曰:「骨肉归复于土,命也,若魂气无不之也」。
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以为合礼,况寿皇英灵在天,何所限隔
为臣子者,当图实利,难徇空言
学术荒疏,而区区管见如此不敢缄默
已降指挥,委侍从台谏礼官集议安穆安恭皇后合祔典礼伏乞圣慈下臣此章,并付有司集议施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