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又奏乞过宫状 南宋 · 袁说友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九八、《东塘集》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二
臣近以事势迫切,当贡封章,乞早过宫,以弭外变
小臣狂僭,宜在谴呵,然父子道本天性,仰惟陛下天资诚孝圣度高明当此忧危之时,岂无感动之念?
庶几俯鉴愚虑,或可少回万分
侧听旬日警跸未鸣,人言嗷嗷,日以滋甚
事势岌岌不胜忧虞
臣才非中人,位叨从列,悉由亲擢。
大恩未报,目击人情之已迫,诚恐祸变鼎来,岂当固位谋身不以尽告君父
自古人主所恃长久者,惟在于结人心
人主君临天下,虽贵为无敌,富为无伦,然得人心则安,失人心则危,安危之间,不在富贵在于人心得失耳。
故人自称曰孤,自称曰寡人,曰孤曰寡,盖言富贵不足恃,而此身之常可忧也。
是以得人心者,则天助顺,人助信,致宗社灵长富贵长久
失人心者,则土崩瓦解日消月亡,使社稷为墟身危国灭,理之必然无可疑者。
今夫人心秉彝同然无如父子之至爱,虽在襁褓之内,皆知父子之亲。
闾阎小人街谈巷议,或以不孝而指目,皆欲以死而力争
其间悖逆之果萌,则必众人之共弃。
盖其义最易见,而其道最易知,其事为大逆,而其名甚不美
何况君上师表万民其他阙失尚可自文,或蹈此名,岂复可立
不念人心之同,欲或有父子大伦虽使无知之童,皆有不平之念。
其事至此,于心何安,今天下之人皆知事寿皇,而陛下岂不能事也?
然而新岁一行礼,自春徂夏,四阅月矣,未闻再讲也。
日复一日气候向炎,而定省愈阙,人谓陛下何心哉?
春和时,御苑竞秀,未闻恭请也。
玉津近地乘舆独出,而过宫不讲,人谓陛下何心哉?
人言必曰陛下怠于事寿皇,则人心自是亦将怠于事陛下矣。
众怒难犯众言难一。
向也心自私怒,今也勃勃怒形于色矣;
向也口自私言,今也嚣嚣言传于道矣。
有父然后君臣,此天地大经古今通谊也。
陛下能以子道寿皇天下必以臣道陛下
今众而群臣,次而多士,次而六军,又次而百姓,家有家喙,市有市鬨莫不怨嗟流涕疾视不平,皆有为寿太息之意,无复陛下过愆之迹。
大义所迫,人心瓦解,所不可知所谓外敌窥伺盗贼啸聚不与焉。
陛下何所利,而圣意安然不移哉?
臣愿陛下人心向背维持之实难,深鉴将来之忧,以为亟图之计,翻然知悔,即日过宫,则人心帖然而定,圣德愈久愈新,既两宫交欢,无一事可虑矣,岂不乐哉岂不乐哉
今天下谓陛下非不父子之至爱,骨肉至情,朝夕亲闱欢娱膝下,而陛下依违不决畏缩不敢者,谓有所疑而不行也。
执政大臣朝夕奏对,冀陛下天理复明,释去往咎,以新是图。
陛下龃龉难言迫急而后应者,皆有所疑而不自决也。
不审陛下疑于寿皇者,果何事欤?
陛下寿皇之有他意者果得谁欤
恭惟寿皇圣帝所以陛下者,可谓至矣。
姑言其实,有二说焉,陛下亦尝跃然默动于心乎,亦尝油然自觉于中乎?
臣请为陛下言之。
陛下之在王邸也,魏王,兄也,犹无恙也,寿皇圣帝断以独见不惑群议,骤越魏王而正陛下储宫,非寿皇陛下而然欤?
陛下之在储宫也,春秋渐高多闻义理
高宗皇帝仙御上宾寿皇在衰绖之中,而即授神器曾不肯少迟缓也,非寿皇陛下而然欤?
夫以寿皇之爱陛下如此陛下独何疑于寿皇哉?
借曰寿皇怀不足陛下,则已事之验,不待今日始见矣。
寿皇爱子陛下一人,非若汉、唐之他母诸王也。
寿皇倦勤军国之事,一不预知,非若唐室父子嫌隙也。
亲父亲子揖逊授受,何疑何忌,乃有二心
必因左右小人,务欲诳惑天听,故立异论荡摇上心,使父子睽离,则奸邪得志
小人情状岂不易知?
圣心无故致疑,必邪论浸淫已甚
设或寿皇圣帝义方加笃,威颜过严,陛下执礼恐违,小心多畏,尤宜勉竭以尽欢愉,岂可因循以图避免
非惟贻谋后世,亦将少掩于外观
今若徒怀自疑,不信正论,则父子之爱,无乃截而为二乎
宋缪公父子自言曰:「生毋相见」。
郑庄公母子自誓曰:「不及黄泉,毋相见也」。
此皆乱世,召变非常圣明之朝,岂宜有此?
且夫怨忿曰仇,角胜曰敌,仇敌二字,言于交游,施于邻里客气所使,万一有之,兄兄弟弟以为讳,孰谓父子可与仇敌相似哉?
舜之父瞽瞍难言也,而夔夔斋慄瞽瞍底豫
陛下蒙爱寿皇者,非可与舜并言也,果何所事而为自疑?
疑心一生必至怨忿
怨忿既深,遂成仇敌
寿皇何负于陛下,而言笑不接定省久违几于怨忿角胜之为乎?
臣愿陛下寿皇爱子切至,体寿皇逊位诚心,释去外疑,速讲定省,翠华甫驾,喜溢慈怀,既成父子相见之欢,即知彼此无可疑之实。
学问荒芜语言失绪,虽屡腾于奏牍,曾未契于圣聪
然而职在论思有犯无隐故为陛下陈结人心之说,次述毋自疑之说,以开圣怀
欲乞陛下亟用初一日告朔之礼,速赐过宫。
天下之人,见者目悦,闻者心喜。
以销旱变,以召和气一反覆间,转祸为福圣德彰大,流传无穷
陛下视为常事,安于无虞苟免因循,恬不加悟,则不美之名愈播,不平之心愈激,祸变之来,虽欲悔之,将何及矣!
臣忠爱君迫于忧国不避诛斥,尽沥所陈,惟陛下勿以常言而忽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