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春秋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二五、《慈湖先生遗书》卷九
春秋》于鲁桓书「至」,至者,以礼至于庙也。
春秋之时,典礼大坏时君能以礼至于庙者无几史书之,圣人无敢削焉。
是,之也。
说者谓危之,凿矣,左氏近之矣,而亦未有以明其为道
鲁桓天下大恶也,何道之有?
百姓日用不自知也。
圣人如天焉,无私好,无私恶。
鲁灭大恶圣人已著其罪,所以明其非道,非私恶也。
至于一节,犹知遵礼之善,犹知有祖庙也。
其中心之藏未必果出于诚,而其事则礼也,圣人知所是也
是者是道,非者非道
春秋不以善掩恶,不以恶掩善,终不以桓公弥天之恶掩其毫毛之善,以善者道之所在圣人不得不明之也。
春秋》借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以明斯道,非为春秋》之君臣设也,为万世设也。
春秋》为明道而作,所以使天下后世知是者是道,非者非道
而诸儒作传,不胜异说,或以为尊王贱霸,或以为华夷之辨,或以为正名分,或以为诛心
凡此固《春秋所有,然皆指其一端大旨终不明白
子曰:『吾志在春秋』。
于二百四十二年扰扰颠倒错乱中,而或因或作,是是非非,靡不曲当
所是是道,所非非道,如四时错行如日月之代明,皆所以明彰大道
诸侯无私史。
周官小史邦国之志,《费誓》载《周书》,汉汝江沱诗编二《南》。
自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三史作,而诸侯有私史矣。
孔子因之,道之变也。
春秋左氏传》襄四年穆叔如晋一章与《国语》大同小异,义不甚同。
大戴记》与《家语·王言》等篇亦大同小异,义亦大殊。
以是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难尽信,于是甚明。
春秋人物多贤,而吴季子晋成鱄,其言某尤心敬焉。
季子请观周乐,使工为之歌,至歌《颂》,曰:「至矣哉
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偪,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
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季子有道安能为此言?
成鱄曰:「《诗》曰:『维此文王,帝度其心。
莫其德音,其德克明
克明克类,克长克君
王此大国比,比于文王』。
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教诲不倦曰长,赏庆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顺,择善而从之曰比,经纬天地曰文」。
某甚有味应和之莫,照临之明,经纬天地之文也。
秦穆公欲立重耳穆公心本善也,公子絷以利说之而移。
晋夷吾欲从兄于翟,夷吾心本善也,冀芮以利说之而移。
兹利也,乃害也。
韩原之战,穆公几为韩简所止,徇絷之说,以至于此也。
夷吾以不得国身陷于恶,子不免戮,害孰甚焉!
汲古问:「《春秋》经有书『王正月』,有不书王正月』,此是略阙文否」?
先生曰:「十一公之元年皆书『王正月』,惟桓公三年而后不书『王』,定公元年不书正月』,而书『王三月」』。
汲古云:「未达其义」。
先生曰:「不书者,非脱阙也。
孔子削之也。
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即此类也。
盖《春秋》法甚严而亦甚宽。
鲁桓弑君周王当诛之,至三年而王不能诛,始不书『王』。
鲁昭公之见逐于三家,薨于乾侯。
逐虽轻于弑,既七年矣,故定公元年不书王正月』,明王不能三家之罪而讨之」。
汲古见《庄子》云,仲尼曰:「天下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
子之爱亲,命也;
臣之事君,义也。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
汲古谓:「忠孝名虽异,而实无异
如以有二言之,恐非圣人语
孔子曰:『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又曰:『以孝事君则忠』。
又曰:『君子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庄子一命一义而分忠孝以为圣人语,诚难取信」。
先生曰:「忠孝一心,无惑于异论
如周曰以无为首,又曰物不胜久矣,是皆自纷纷意虑之间,岂知孔子
曰「天下何思何虑」,又曰「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谆谆无物之妙,而又曰守形,陋矣,又自矛盾矣。
汲古问:「昭公十九年夏五月戊辰许世子止弑其君买,以进药致祸,何《春秋》书弑其君?
左氏》曰:『许悼公太子止之药,卒,太子奔晋,《书》曰弑其君』。
公羊》曰:『曷为加弑?
讥子之道不尽也』。
谷梁》曰:『弑,正卒也,正卒则止不弑也』。
三《传》皆言止不弑君」?
先生曰:「礼,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如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
有疾饮药子先尝之。
许止不慎不敬轻果进药,致此大祸,虽奔而弃位,未踰年而卒,足明其心,而《春秋》犹加之以弑名者,所以明道也。
夫人自善,自清明谨重,必不轻进其药于君亲
惟其意动而昏,不敬不谨,故轻进药于君亲,而不免此祸。
许止虽未踰年而死,亦不足以弑君之罪者。
孔子不削,欲使后世深思力索,求免此罪,必至于复吾本有之道心,则静重敬谨自备万善自绝万过自信可以免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