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封建 南宋 · 杨简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三六、《慈湖先生遗书》卷一六
诸儒论封建详矣,而犹有未深当乎人心者。
具论之,以俟明智者择焉。
封建一利一害,利谓藩维固可禦寇,害谓久则有背叛侵伐屠杀之祸。
郡县亦有一利一害,利谓无叛背侵伐屠杀之祸,害谓藩维不固,寇至莫禦。
二者均有利害,而封建之害重难救,郡县之害轻,亦可使之无
封建之害难救,考之春秋战国可睹已。
或谓贾谊众建诸侯少其力之策,则易制
而夏万国非不众也;
至商,侯国归者三千;
周八百,虽有不在数中无几矣。
陵弱,小并大,以至于寖寡,势也。
郡县之害,何以能使之无
择贤久任,则亦可以固藩维,亦可以禦寇,亦封建之意也。
或曰封建公也,郡县私也。
吾今举天下贤者郡县之、久任之,其公犹封建也。
矧封之始公矣,一再之后安能保其皆如父与祖之贤也?
乱礼虐民天子六师未能亟至其国而移之也,是乃所以成其私。
郡县则审其果乱虐,下一纸之令,罢之矣,不得肆其私也,不至于必劳天子六师也。
或曰封建则有百里、七十里、五十里之国,有井、邑丘、甸、县、都之夫数,有百乘、千乘万乘车数,有五、两、卒、旅、师、军之制,而兵农可以合。
今能屯田营田限田,渐寓兵于农,则古亦可渐复也。
或曰封建古列圣之遗法,置郡秦乱世之法,舍三代而从亡秦不可
则不事实,以非乱是,以恶掩善。
自古圣人非谓世袭至善,断不可侯国之封
其来尚矣,汤、武岂能尽削而去之?
周所灭者五十国耳,馀无大罪,固不得而废者,势也。
周之所封,藩屏王室,亦势也,使武王历见春秋战国之祸,而又当秦已并天下之后未必以置郡为非也。
秦之亡也则有由,尽扫先王之道,焚书坑儒杀人如刈草菅然,荐兴大役民不堪命一夫大呼奔溃四出,而不可收拾矣,非罢侯置守之故也。
汉四百年,唐三百年,郡县之亦足以绵长不为无效也。
或曰柳宗元匪人,其言不足用也。
吁,以人废言君子不尔
马周亦言之,李百药亦言之。
不校是非利害,民被祸轻重,而贪慕古之虚文,受执古实祸智者窃哂。
矧今又补群论之阙,而为久任,合封建郡县意而通之。
守令无罪,终其身;
朝选上佐,如古者一卿,命于天子
馀从辟召责治效焉,责贡士焉。
称职有赏增秩否则有罚镌秩,甚则罢。
县统于州,州统于帅府帅府统于朝廷帅、守、令皆达于天子
诸路州县大者,析之可也
不治,并责帅
诸路不治,责御史宰相
或曰,任之莫久,自历代未之能改。
缺寡员众,何以处此?
曰,才德足以父母斯民寡矣。
吾犹虑其不足以充数,夫何患
况当渐举比闾族党之制,分职多矣,邻里推服可任
世变风移人心本善,改过移善可任
缺寡,非所虑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