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坦斋 南宋 · 曾丰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八七、《缘督集》卷一九
天开地辟山川生焉。
山峙川流,险生焉。
予少读书,知险之说。
稍长,出见乡里山川而已,眇乎无以夸为也。
将冠,游学江东,山见庐阜,水见彭蠡
既冠且壮,第而仕,东入吴、粤南入闽广,山见金华天目大庾,水见浙潮、赣滩
既衰且老,入,道衡阳,山见岳;
入琼,行珠厓儋耳,水见海,知险之状。
嘉泰改元秋,还自琼,过江陵,见太守公价藩仲谈《易》。
画一,其体混成,夷之象也。
阴画二,其体角立,险之象也。
二阴一阳为《艮》,一阳二阴为《坎》,阴倍于阳矣。
加之阳二阴二,倍之又倍,故《艮》为山险,《坎》为水险
山险矣,山之重尤险也,故兼山为《艮》之危;
水险矣,水之重尤险也,故荐水为《坎》之坎。
窞山自山重水自水,重险矣。
山水之合,重之又重,尤险也,故《艮》下《坎》上为《蹇》之难。
然后知险之理然矣。
遇险若为处哉?
山险险易处人险难
人险盖甚于山水也。
君子受阳气以生,故其心夷;
小人阴气以生,故其心险。
阳数一,故夷者寡;
阴数二,故险者众。
夷非险敌矣,重以寡敌众,败之道也。
善处险者,不以险持险,惟持吾夷勿变而已矣。
乾德易以知险。
易者,夷之谓也,然后知险之道,反自近省。
岁在己酉,与公相先后改秩,各随牒去。
予令义宁,次浦城,次贰琼,俱与险者遇,始有天幸,卒不免,盖失处也。
公言,惜乎晚矣。
累月知公所谓坦斋,意其所出,不外云云者。
诘之,自《履》之二出也。
二之义,于爻为以《乾》处《坤》,于位为以阳处阴,于理为以夷处险。
公赋性夷,盖《乾》之委易也。
自居以坦,不以易,盖理学明。
臣子于《乾》,非所敢奸,而《履》又《乾》之变也。
与其涉嫌迹,孰若用《履》之道,避《乾》之德,殊途同归之为顺且安欤!
予与公为莫逆,知其坦表里如一
坦之效,不能不诒惑于妻妾,而见信朋友
不能不诒笑里巷,而见知庙堂
不能不诒慢于流俗,而见敬于士君子
如此足矣
更能坚持吾坦,大而格君移俗,动天地,感鬼神不以骄故变;
小而惑者、笑者、慢者,久之如初也,不以悔故变。
始终如一,又不翅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