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取燕 其二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七五、《水心文集》卷四、《水心别集》卷一○
何谓追论靖康之失者,亦必曰取燕?
计之失也,可补者补之,可惩者惩之,当其时而悔,未有犹悔于数十百年之后者也。
斡离不、黏罕之交至也,两河陷没京师倾败士大夫归罪于取燕,无足怪也。
虽然,取燕诚有罪矣,救取燕之失者,不可以归罪而遂已也。
耿南仲唐恪范宗尹始终割地而已
杨时则为悠缓之辞,欲徐论其当而已胡舜陟则欲积诚意以待上天悔祸而已许翰则请委事于种师中,谓「劫寨之失在于猛将而忽老将,兵非不可用」而已
若此者,可以救取燕之失乎?
及建炎南驾维扬,遂来江、浙则天下之患益急,而昔日取燕之事浸已远矣。
士大夫追论取燕而不置
徽宗凶问至,光尧下哀恫之诏,犹以海上之盟孚释本意谢天下。
是论者惟知咎取燕之失,而思所以之者请和而已
呜呼
至于今日,而靖康之祸六十年矣,而所以咎取燕之失者,犹在于论者之口。
问其谋,曰,「无虚画也」;
问其兵,曰,「无轻用也」;
其所当施于国之大计,曰,「姑自治也」;
问其祖宗仇耻,曰,「此天命也」。
若此者,岂以一取燕之失,遂数十百年而不可救乎?
魏冉攻齐纲寿,范雎以为失计,则取韩、魏以救之;
郦食其请立六国张良以为败事,则发八难以止之;
魏太武几获于统万,遂灭赫连
周武帝几死于晋阳,亦灭高延宗
唐庄宗之取梁,亦仅免之算耳。
乍合屡散,忽来骤往,胜负无常自古而然矣,岂犹致恨于取燕而已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