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财计(中)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八三、《水心别集》卷二、《贤良进卷》卷二、《十先生奥论注》续集卷一三、《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四、《右编》卷三二
天下以钱为患,二十年矣。
百物所以为货,而钱并制其权;
钱有轻重大小,又自以相制而资其所不及
三钱并行,则相制之术尽矣;
而犹不足至于造楮以权之。
凡今所谓钱者反听命于楮,楮行而钱益少,此今之同患而不能救者也。
率意而戏造,猥以补一时之阙而遂贻后日之忧。
大都市肆,四方所集,不复金钱之用,尽以楮相贸易,担囊而趋,胜一夫之力,辄为钱数百万,行旅至于都者,皆轻出他货以售楮,天下阴相折阅不可胜计
凡今之弊,岂惟使钱益少,而他货亦并乏矣;
设法以消天下之利,孰甚于此
兴利之臣,苟欲必行,知摹刻之易而不知其为尽钱之难,十年之后四方之钱亦藏而不用矣,将交执空券,皇皇焉而无所从得,此岂非天下大忧乎!
夫见其有而因谓之有,见其无而因谓之无者,此常人之识尔。
所贵于智者,推其有无之所自来不反手而可以除其患。
且今之所谓钱乏者,岂诚乏耶?
无以为用耶?
无以为市耶?
不然也。
天下所以竭诚而献者有二议:有防钱之禁,有羡钱之术。
夫南出于夷,北出于虏,中又自毁器用盗铸者虽殽杂而能增之,为器者日损之而莫知也。
此其禁患于不密也,是诚可密也。
若夫羡钱之术,则鼓铸而已矣。
虽然,尽鼓铸所得何足以羡天下之钱?
天地之产,东南之铜或暂息而未复,虽有咸阳孔仅之巧,何以致之?
噫!
不知夫造楮之弊,驱天下之钱,内积府库外藏富室,而欲以禁钱鼓铸益之耶!
且钱之所以上下尊之,其权尽重于百物者,为其能通百物之用也;
积而不发,则无异一物
铜性融溢,月铄岁化,此其朘天下之宝亦已多矣。
夫徒知钱之不可以不积,而不知障固不流
徒知积之不可以不多,而不知其已聚者之不散。
役楮于外以代其劳,而天下坐镇莫移之钱,此岂智者所为哉?
岂其思虑之有未及哉?
故臣以谓推其有无之所自来不反手而可以除其患者也。
虽然,壅天下之钱,非上下之所欲也,用楮之势至于此也。
行者有千倍之轻,兑鬻者有什一之获,则楮在而钱亡,楮尊而钱贱者,固其势也。
莫如珠金,贱莫如泥沙,至钱而平矣。
先王之用币也,钱居其一;
而后世之用钱也,它敝至于皆废,诚以为轻重之适也。
故夫天下之货,未有可轻于钱者也;
一朝而轻千倍,曾不为后日之计者,何也?
此臣之所谓弊极而当反者也。
天下之事,本无奇画
为奇画者小人自便以干其君者也,不可听也。
虽然,臣又有疑焉。
计今之钱,自上而下者,有兵之料,有吏之俸;
自下而上者,州县盐酒杂货之入,而民之贸易输送者,大抵金钱也。
故虽设虚券以阴纳天下之钱,而犹未至于尽藏而不用
方今之事,比于前世,则钱既已多矣,而犹患其少者,何也!
古之盛世,钱未尝不贵而物未尝不贱。
汉宣帝时,谷至石五钱所以常平之法。
唐太宗新去隋乱而致富强,米斗十钱以上为率
何者
治安则物蕃,物蕃则民不求而皆足,是故无所用。
往者东南稻米之区,石之中价财三四百耳,岁常出以供京师而资其钱;
其中价既十倍之矣,不幸水旱不可预计,惟极南之交、广与素旷之荆、襄,米斗乃或上百钱为率耳。
大要天下百物皆贵而钱贱瓜瓠果蓏鱼鳖牛彘,凡山泽之所产,无不尽取。
非其有不足也,而何以至此?
且以汉、唐赋禄较之于吾宋,其用钱之增为若干
承平赋禄较之于今日,其用钱之增又若干
东南赋贡承平之所入者,其钱之增又若干
何为而有馀?
今何为而不足
然则今日之患,钱多而物少,钱贱而物贵也,明矣。
天下中民之家,衣食不待钱而粗具。
何者
农力所得足以取也。
天下不为中民者十六,是故常割中民以奉之,故钱货纷纷于市,而物不能多出于地。
夫持空钱以制物不可而况于持空券以制钱乎!
然则天子大臣,当忧其本而已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