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财计(下)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八三、《水心别集》卷二、《贤良进卷》卷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四、《右编》卷三三、《四续古文奇赏》卷一四
使天下疑己,不可以天下
临财则疑其取,见患则疑其避,势相权相倾之际则疑其谋,若此者,虽匹夫不能自立乡党
天下之人,其所以力为忠信廉洁行者未必心安以为当然,盖将以求免乎天下之疑也。
故虽矫亢过情舍利就害,而不敢惮焉。
一节之疑,足以伤其终身之信,此固人情之所甚惧也。
噫!
未必噬也,而人疑其螫;
未必搏也,而人疑其暴;
麟凤之德,而后之者无疑心。
虽然,麟与凤不常出于天下,而天下安得不疑
古之圣人所为大过乎人者,理天下之财而天下不疑其利,擅天下之有而天下不疑其贪,政令之行,天下未必能知其意而终不疑其害己。
圣人之于天下不可为者,以其所信服天下者明也。
后世之君,用民之财未必三代之多,役民之力未必三代之烦,常为安静之令,数出宽大之言,而天下终疑之而不置不亦悲夫
国家之患,法度未立,号令未信,财用未足,欲有所为不能遂。
若此者,不足大忧也,而其忧则在乎未能免天下之疑。
何者
天子仁孝恭俭服御简约宫中之费,可悉布于海内而无毫发之私,此亦足以明其无所取于天下矣;
一方水旱,忧见颜色,或特出使人申命长吏通财惟恐在后奏疏蠲除不问缗石,来辄报可,此亦足以明其深自结天下矣;
天下终不能无疑于其间
某欠某负,诏书释放矣,民犹未信也,曰:「此后岂不将复征之也」?
开坐画一条件无数,谓之宽恤,至深切矣,民犹未信也,曰:「此其文盖未尝不具也」。
或特建一官,或创立一司,其事未见也,而民已逆疑之曰:「此必将以兴某利也」。
下自一县令而上至掌国计近臣未必皆有取民之意也,未必不与民也,而民又皆疑之曰:「此其挟国之重以病己也」。
天子大义天下非为苟且而已矣,将用以灭虏而复北方也。
今也不出门阈之近,而天下皆以利疑之矣,是犹可有为耶?
当天下之皆疑,此不可以力胜辨解也,宜退而考其原。
今天下有百万之兵,不耕不战而仰食于官;
北有强大之虏,以未复之仇而岁取重赂
官吏之数日益而不损,而贵臣之员多不省事坐食厚禄
明示天下无所用财之门,而后天下无疑心。
若此者,其无所用耶?
然则虽上不能不自疑其为利也,天下敢不疑其利之耶!
呜呼
数世之富人食指众矣,用财侈矣,而田畴不愈于旧,使之能慨然一旦自贬而还其初乎,是独何忧!
虽然,盖未有之者也。
于是田畴宝器以充之,使不至于大贫竭尽索然无聊不止
今天下欲大贫竭尽索然无聊之术耶?
岂特上下相疑而已也!
天下之人私相与言者,必曰:「今之官不可为也,伯夷之廉必改为蹠、蹻之横,尾生之信必习为狙公之欺,而非蹠、蹻,非狙公,则其事不可以济」。
然而不敢以其情告于上。
其告于上者,姑曰「陛下至仁令明备,群臣奉行不谨,而因以诛求其中」。
朝廷崇重信而使民不能无疑耳。
上岂将以为然耶?
敢言其情。
今天下之财用,责于户部户部急诸道,每道各急其州,州又自急其县,而县莫不皆急其民。
天下交相为急也,事势使然岂其尽乐为桑弘羊所为耶?
使天下用诚常数,而户部天下之税当之而有馀,则户部不以困诸道,每道必不以困其州,而州若县何以自困其民耶?
使其真桑弘羊之流固且不暇而况不为弘羊者耶!
所畏者,上每以所不足责其臣,使群臣以不而后见其材,然则若是者,固教天下之为弘羊者也。
刘晏当肃、代衰乱之际,天下多事,故谓以不足为有馀,此出于不幸耳。
以今较之,犹为平世,而奈何以不足责其臣,而谓群臣以不而后见其财欤?
岂不为有事者地欤!
天下方议更为贡赋之籍,钩考其会而悉书之,使一缕以上,上无不其所自出,而州县不敢彊取于民。
噫!
州县号为难治一缕以上在籍矣;
州县之用于何取之?
若此者,天下愈疑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