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中庸 南宋 · 叶适
 出处:全宋文卷六四八七、《水心别集》卷七
道原于一而成于两。
古之言道者必以两。
凡物之形,阴、阳刚、柔逆、顺向、背奇、耦离、合经、纬纪、纲,皆两也。
岂惟此,凡天下之可言者,皆两也,非一也。
一物不然而况万物
万物皆然而况相禅之无穷者乎!
交错纷纭,若见若闻,是谓人文
虽然天下不知其为两也久矣,而各执其一以自遂;
奇谲秘怪,蹇陋而不弘者,皆生于两之不明
是以施于君者失其父之所愿,援乎上者非其下之所欲,乖迕反逆则天道穷人文乱也。
及其为两也,则又形具而机不运,迹滞而神不化
然则是终不可邪?
彼其所以通行万物之间,无所不可,而无以累之,传于万世不可易,何欤?
呜呼
其所中庸者邪!
然则中庸者,所以济物之两而明道一者也,为两之所能依而非两之所能在者也。
水至于平而止,道至于中庸而止矣。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
民鲜能久矣」。
何谓也?
曰:「是智巧果敢之所不能为也」。
其所以不为者,自丘山至于毫釐,极矣,然而毫釐未去也。
为则遂于一,不为则留于两,然则不能为不能不为也。
古者天下至圣而行愚夫愚妇之所能行,极天下之高明道众人之中庸
后世不然,其视中庸也精而学之也粗。
所谓智巧果敢不能为者,非以智巧果敢不足用也,以其所能为见其不能为而已矣。
诚者,何也?
曰:「此其所以为中庸也」。
日月寒暑风雨霜露,是虽远也而可以候推,此天之中庸也,候至而不应,是不诚也,艺之而必生,凿之而及泉,山岳附之、人畜之而不倾也,此地中庸也。
是故天诚覆而地诚载。
惟人亦然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君臣父子仁义教化,有所谓诚然也。
心与物或起伪焉,则物不应矣;
高者必危,卑者必庳,不诚之患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何谓也?
曰:「此明其所以为诚也」。
未发之前非无物也,而得其所谓中焉,是其本也枝叶悉备
既发之后非有物也,而得其所谓和焉,是其道也幽显感格
未发而不中,既发而不和,则天地万物,吾见其错陈而已矣。
古之人,使中和为我用,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而吾顺之者也,文、武君臣是也
如是,则伪不起矣。
中和者,所以养其诚也。
中和足以养诚,诚足以中庸中庸足以济物之两而明道之一,此孔子所谓至也。
中庸》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不及也」。
何谓也?
曰:「此中庸之失也」。
由周而后天下贤者智者过之,愚者、不肖者常不及也。
过者以不及为陋,不及者以过为远,二者不相合而小人之无忌惮行焉,于是智愚并困而贤不肖俱祸。
呜呼
孰知君子中庸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