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邱宪宗卿书 宋 · 吕皓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二三、云溪稿
某盖闻利害切于其身,则启口告人动辄招疑。
虽善辨如,亦固难为言矣。
况有人焉,其姓字不能自通,面目不相谁何诚意未尝素孚
一旦卒然窘迫之际,乃欲诵古今而誉盛德,以幸一时容悦,暴志蕴而矜所长,以冀一毫见知不特世人悯笑,而有识者固亦察焉而不受也。
某虽不肖,窃有志门下,顾令蹈可疑之迹,而非当言之地,皎皎此心,直欲为老父辨明莫大之冤尔。
伏惟少赐台览
夫贤不肖之在天下亦何尝有贫富之间,最不可持疑心以待之,此心之平犹权焉。
茍先疑其物之轻重,而自为权之进退,则物必有不得其平者。
自为富为仁之说不明居民上者每以疑心天下,谓凡汉吏号为良为能者不过击搏一二豪姓巨族,以扶植善弱而已往往果于破坏富民而不之恤。
殊不知网疏阔,有以豢其奸于平时,网不能漏者,不得不取而戮之,势之所必至也。
自我国朝天下法度准绳之内,以至于今,富室巨万之积,方且敛手约束求容里巷,以庶几卒岁之安,岂有稔恶之久而不败者乎?
而上之人又从而疑之,常怀忿疾之心,以幸疑似之事,此今之富民鲜有三世之久者。
率由小人巧计,投上之所疑,而因以坏也。
生长闾阎,盖多见之,未尝不为痛心疾首,而岂谓今日见于吾家乎!
某家世业儒,而不废耕耨,代守勤俭,以谨持门户
由是衣食之具仅免求人,而人亦未有以为疑也。
时饥则随所有济人之急,抑不替先志尔。
去年部使者朱公晦翁乃以某之名奏于朝,私心祇为一试计,亦不虞其为有道之忧也。
拜恩以来,而乡之奸民卢氏父子假是非以疑上司州县之听而不已
既诬某之兄有狂悖等语,事方得直,又复诬某之父与同里陈公药杀其父。
虽有如阁下高明洞达,烛见物理巨细不遗,亦未免致疑焉。
此实某之身有以陷父于可疑之域,上累高明洞达之见也。
试以卢氏诬告之事,平其心而察之。
使有人十目所视而且他人之酒,后有一人半月而死。
病寝之际,医卜交至其门,而皆能證其状。
死且十日,其子忽声于众,谓某与某药杀我父,而闻之官
官既穷究其事,决不复疑之,而使之再冤也。
真金顾岂嫌于数煅?
但某父当兹垂白之年,复使婴木索,被箠楚,必无更生之望矣。
有子三人,长既系于官,季则尚幼,某茍不知奔走哀号于前,庶几万一有以阁下之疑,而脱老父无罪,而践九死之地,则不可为人子矣。
古有兄弟争死于庇贤之事者,人情之于死,夫地则不可,气一激乎中,故视死如归尔。
今以名世奇士,与乡闾岂不爱义
某之由无故而屡遭械逮,尚复有面目俯仰天地间邪?
阁下才能德望当今号为第一辈流,而揽辔登车,又自负澄清天下大志
既有可告之人,而弗克自明,是重获戾大君子之门也。
不可为人子,是谓不孝
获戾君子,是谓不义
不孝不义,罪皆在于默默
敢恤不测之诛,避招疑之小嫌,以丧没身之大节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