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金陵制使李梦闻书 其六 南宋 · 黄干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四一、《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八
浮光之警,今已两月矣,但闻丰帅之除,稍足为宗社庆,其他未见有所施行,足为秋高之备者,又不能不以为惧。
今日之事,且先见大体如何来,或和或战,尚有可得商量
今日决然是战,无可疑者。
前日虏人据有三分之二,吾又括江南财赋以充岁币,故屈己求和,彼必见听。
今既彼为鞑靼所驱,失其巢穴岂肯甘心河南数州之地哉?
垂涎两淮以广其境土非一日也。
今吾又绝其岁币,则彼之决于一战既无可疑,吾亦不得不与之为敌。
和既不可,则其势必不可以不战,此大体之最易见者也。
大体既定,则凡所谋画无非一战之计。
幕府盈庭之论,谋士借箸之言,可以战者从之,不可以战者却之,依违不决、尚守屈己之论者斩之。
朝廷百姓同是此心,同是此见,然后先自朝廷君子、退小人延纳忠谠之言,斥逐邪佞之语,凡前日苞苴奔竞之风、阿私朋比之习,严行戒饬,使朝廷清明天人悦豫然后可以进取中原之实。
于是哀痛之诏,具言二圣八陵之痛,与夫屈己求和之辱,开禧丙寅两淮荆襄生灵涂炭之苦,以激发忠臣义士之气,则朝廷之气振矣。
其次制司以至公尽诚感人心,非兵不讲,非战不谈,各求实事毋事空谈
大军不足久矣,悉驱之淮上,择良将以御之,择其怯懦者戮之,勇敢常足,亦未见不可用也。
武定军,人皆以为可用,然以今日招武定军观之,则亦未必得其用也。
盖武定军者,本沿淮有产税之家,向也为虏人所逐,遂结为屯寨,以护家口,或一二千人,或数百人
已而无以为食,遂互相吞并杀戮攘夺不可禁遏
朝廷急招之以为忠义军于是相率应募
彼非乐为军也,特欲藉官中钱米自活耳。
已而改为沿淮,又已而改为武定讲解之后人人皆有放散之心。
盖其元有产税,谓之户家,故不乐为军,而乐为农也。
今乃欲招之为军则不过得其大不得已者耳,其稍从容决不敢就也。
不若便行下诸处,使之自行招集,结为部伍,择其头首人命之,以官使部辖之,但使守护乡井一旦有急则调发应援一听官司之命,庶几从容者皆乐为吾用矣。
如虏中所谓千户者,想亦如此也。
大军好与武定等人争,只是武定人权太轻;
武定人如轩如之类,使之自为一军,则大军不敢陵之矣。
武定固可用,然亦不可执一也。
尝观后唐末年,事力亦已竭矣,世宗两淮遣策应军以数万计不知其几也。
今以吴蜀之地而兵势寡弱如此可不早为之图乎?
自大军、武定之外,更合招募敢死之士,于江南诸郡得数万人自为一军,悉起诸郡配隶之人得数千人,亦自为一军,各择人以将之,悉屯之两淮要害之地,则吾军稍张矣。
财赋不难办,当此危急之际,天下之财皆吾财,有道以取之,则人孰不乐输哉?
古之立大事、建大功者,曷尝拘挛顾忌有为哉?
此等事须爱日早图之,不可悠悠
秋高马肥束手无策大事去矣
又有一说军政不讲久矣不可不早图,亦不足深恃。
中原遗黎引领以望王师之至,有年于兹矣。
虏人南迁,则酷用河南之民为尤甚
干在安丰,见有士人徐师点欲结集淮民以取寿州乃是寿州城中一富室为此谋,以告吾境淮边百姓高德,已有定日矣,偶尔败获,事不果就
后来探知不特寿州为然汝颍诸郡皆已愿从矣。
今日淮北民欲吾归者,又当甚前日也。
今但呼淮边一二豪杰,谕以此意,使淮北之民先自寿州始,能以寿州降者,即以寿州守命之,然后武定大军为之拥护
得一州,则彼失一州之事,以渐蚕食之,不用寸兵尺铁,而中原可复,虏将救死不暇,而暇谋人乎?
此策之最急者也。
京西已得其桐柏、毗陵两县矣,愿早图之。
制司欲招武定人,更有一策
向来武定头目人今皆补官,多在江南州郡此间亦有两人便可按籍悉呼至制府,与之商议
仍令见任处州郡解每月请给以与之,更以礼貌待之,添与请受
数十辈皆可擢之,以当主将之任者也,如轩如,皆其徒也。
王辛亦是一人之数,此尤不可不便施行也。
亦有因一二小事窜在他处者。
霍丘县有一典押开禧间结集人以禦虏,后立功补官为李制帅窜逐不知今在何处抆拭而用之,当得死力也。
又有李明兄弟见在合肥,皆真可用之人也。
此乃招武定最急之策,不可不便施行也。
幕中议论不一,更宜招世所谓贤者聚之于书院,与之议论可也
此间兴工筑城,只用民兵、厢禁军弓手、寨兵。
不足,则未免资之僧道寺观
人夫不足,则未免以产钱高下劝率人户
度至秋冬之间可办,不敢更望朝廷之钱也。
城砖诸邑□□,但皆经由大江,非大舟不可载,欲就江、池两军借马两只并兵往来般载。
辄具公状,欲乞施行,千万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