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杨志仁 其七 南宋 · 黄干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四四、《勉斋先生黄文肃公文集》卷一一
示及四条,所论思极苦
近年朋友如此用心绝不曾见,敬服
干但亦各有可疑,幸相与商榷
程、谢、尹所论敬处,固兼动静,无浅深,亦各就持敬见得一个意思,各立为一说,以形容之。
今谓谢、尹之说只是发明主一之意,恐未必有此意耳。
就三先生说处各自体认凑合将来见得敬字愈觉亲切
今只欲就主一两字上欲该括谢、尹之说,却恐看得谢、尹之说未免疏略耳。
不知然否
明德不言性而言心杨德渊惠书亦录示所答之语,此但当答以心之明便是性之明,初非有二物,则直截简径,使之自此思索,却见得分晓
今观所答,是未免心性为两物也。
如「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则心自是心,仁自是仁。
孟子言「仁人心也」,则仁又便是心。
大学》所解明德,则心便是性,性便是心也。
所答之病既误以心性为两物,而又欲安排并合,故其说颇觉费力
心之能为性情主宰者,以其虚灵知觉也。
此心之理炯然不昧,亦以其虚灵知觉也。
自当其所各自体认,其浅深各自不同
心能主宰,则如谢氏「常惺惺」之谓,此只是持敬,则便能如此
若此心之理炯然不昧,如《大学所谓明德须是物格知至,方能如此,正不须安排并合也。
不知然否
洪范五行五事之说,近亦尝思之。
前辈所说决然不是,以庶證观之自可见,但貌言视听思之所以水火木金土,则恐来说未免穿凿耳。
干亦尝反覆思之,只以造化人生之初验之,便自然合。
天一生水,水便有形。
人生精血凑合成体,亦若造化之有水也。
地二生火,火便有气。
人有此体,便能为声,声者气之所为,亦若造化之有火也。
水阴火阳,貌亦属阴,而言亦属阳也。
水火虽有形质然乃造化之初,故水但能润,火但能炎,其形质终是轻清
至若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则形质全具矣。
亦如人身耳目既具,则人之形成矣。
木阳而金阴,亦犹视阳而听阴也。
以此配之,则人身便是一个造化,理自分明
以此等处,恐只得如此宽看,不知然否
耳目口鼻之配五行四象,亦自分明来谕亦似支离
耳属肾,肾即水,水即太阴
目属肝,肝即木,木即少阳
口属脾,脾属土,土王夏秋之间,即太阴少阳之合。
鼻属肺,肺属金,金即少阴
亦是自然之理如此,初无可疑也,不知然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