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应诏条上封事 南宋 · 蔡幼学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八、《育德堂奏议》卷四
吏部牒:「承嘉定二年五月二十七日都省劄子三省奉御节文,天久不雨,虑伤禾稼,应两省侍从台谏百执事之臣,并许条上封事」。
臣仰惟陛下寅畏之诚,对越天地
仁俭之德,追企帝王
更化以来忧勤匪懈,宜蒙嘉应,以厎丰年
两岁之閒,旱蝗为沴,近自畿甸,远及淮堧,饥疫相仍死亡枕藉
独幸二麦小熟尚可支梧
深谓今秋庶几一稔,而入夏以后,复苦亢阳
祈祷虽周,膏泽未沛,凡在艰食之地,复罹闵雨之忧,民之馀生,何以自保
陛下哀矜恻怛发于中心汲汲求言兢兢罪己内外臣子,孰不乐纳忠
况臣久玷论思,惭无补报敢不勉竭愚陋,以裨圣明
臣谨条三事如后:
一、臣闻人主之为天下所以与天通,而下民心者,惟公道而已
曩者权臣擅朝屏弃公道专任私情,其极至窃弄兵权流毒天下
权臣既斥,公道复开。
两年以来,公卿大夫之论,未尝不欲扶植此道,见诸设施,尽革十馀年蠹弊之源,以培千百载久长之业也。
窃睹近事,乃不尽然
爵赏之有所滥加法令之有所特贷,命由中出,人皆致疑
谏臣以为言,陛下已可其奏。
既往者虽若无及,方来者尤当预防
正本澄源不可不深加圣虑也。
恩施所不当得则不得者起觖望之意;
法弛于所当罪,则同罪怀忿怨之情。
积其不平,皆足以和气
夫公道易晦,私意易滋,开端之渐,初若甚微,而流弊之深,将不可禁,安可不谨之又谨哉!
臣愿陛下主张公道为心,大臣修明公道为任。
进退赏罚,必尽循天下至公,而私意毋得以干之。
批旨之所行,茍有未安,则大臣不嫌执奏
诏令之所达,茍有未当,则给舍不惮封还
内外相维一归于正,明白洞达,而无所容议焉,则国体尊崇人心悦服,而天地至和自应矣。
一、臣窃见自五月以来三省枢密院进拟施行至为稀少
盖以丞相辞免新命至于六七,犹未治事
而二三执政方待丞相之出,不欲专有所行。
朝廷之上,从容推逊,固为盛时之美,然当此旱暵之际,又当以宣堙郁、疏壅滞为念可也
四方陈请关于民瘼
列郡奏谳,系于民命
士大夫之任满而来者,皆欲得差遣
其被罢而归者,皆欲得祠禄
彼其徯望朝廷之意,惟恐报应之或迟也。
至于一月之閒,少所予决,则何以慰其望哉!
臣愿陛下特遣中使宣召相臣入对便殿,谕以圣意押赴都堂治事
相臣尚以微恙未可造朝,则照已降指挥,且令执政一面书拟其事稍重者关白相臣相与议定而后闻奏
则于事体自为两全
陈请之未报者报之,必使其无留事;
奏谳之未下者下之,必使其无淹狱
差遣者,量其材否,随宜而授,以释其久旅之困;
祠禄者,视其久近,循次而与,以慰家食之情。
庶几德意流通中外无壅,其于导迎和气不为无补
一、臣恭睹御笔,已再令内藏库拨钱接济拯救民命
此命既下,都城之民孰不仰戴陛下生死骨肉之恩?
然臣窃以为内外远近无非陛下赤子恻怛之惠既及于都城,则轸恤之恩当循而达之天下可也
去秋请对,尝奏乞检照祖宗成宪,应收复流亡赈救饥荒等事朝廷不能尽给者,特以内藏库钱物通融应副
虽蒙圣慈付之三省,而未及施行
国计日虚,民力日竭。
目前遭旱去处皆是去岁狼狈之馀;
况于两淮乍归之民,有田而不可种,求生无路,实可悯伤。
陛下平日自奉简约未尝妄费一钱,诚于此时出其所积,以救民命,则德泽所被,何可胜穷。
臣愿陛下断自宸衷明谕大臣今岁举行荒政特许兼拨内藏钱物
仍及秋成即令旱歉州郡会计所须粜济钱米之数,早行申请,量其所当用多少,即以内库朝廷钱相应副
责之州郡一意奉行,庶使艰食之民,无不深知陛下德意,或可保全性命,免于死亡
所以上当天心,莫切于此
右,谨条具如前。
窃惟古之明君贤臣畏天克己同德协诚,见于诗书,可为后法
桑谷共生之异,太戊伊陟巫咸更相警戒作《书》数篇,不能自已
周宣王遇灾而惧,侧身修行,而《云汉》之诗以「鞠哉庶正,疚哉冢宰为言于以见群臣之莫不戒惧也。
臣愚伏愿陛下大臣常持兢业之诚,共图消弭之道。
昭示大公,以当天意
平决滞务以慰人心
推广至仁,以救斯民之命。
是以往,有加无已,则转灾为福,易危为安,庶乎可冀
不胜惓惓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