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徐崇甫人心道心性理说书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二、《克斋集》卷一
人心道心固无二,以其或生于血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
生于血气之私,岂非人欲
原于性命之正,岂非天理
舜、禹相诏之语,已有危微之别,则一邪一正固无疑矣。
继之以惟精惟一,则欲人于致察之力细密而无不尽持守志坚固而无或杂。
盖察之不密,则二者交互胸中,而天理人欲不能致谨于毫釐之辨,虽欲于持守之际,纯乎天理不杂人欲之私,不可得矣。
惟精惟一,则两下工夫并进而中可得矣,中即所谓道也。
来谕孟子「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为證,而谓道即人,人即道。
圣贤语言意各不同两处各看,令融液透彻庶几不相病耳
性善之说,以水清为喻,非不善,第以清浊为言,则杂乎气质矣。
其后谓气有不齐,而其质则一,意欲言性无不善如水不清不知既以气质言,则水不能皆清,性不能皆善矣。
当如孟子言「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则无病耳
此乃讲学本原,当取孟子告子辨论熟看,仍以《程氏遗书》论性之语参酌求之,知本然之性与杂乎气质言者不同,则议论方有的当,非臆想料度可及也。
来谕天命君命,此固然矣,但分心性情处,亦恐未然
盖心统性情,性即心之静,而情即心之动,心不能不静,而亦不能不动,岂有恶于情哉?
今曰人之本心即性也,其不善者情也,心性既无毫釐之别,又直以情为不善,则与灭情之见何异
孟子谓「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岂以情为不善哉
心、性、情之界限,惟孟子书具条理,无吝熟咀味也。
吾辈相去之远,不得群居讲学,苟书问中,又不能尽情无隐同声相和,即为同门罪人是以不敢苟相阿徇倾倒
鄙见如此,幸详之,复以见告
一邪一正之说,伤于刻画
人心未必便邪,第生于血气之私,不知简柅,则易流于邪,此所以惟危也。
当如叙中语,人莫不有是形,虽圣人不能人心,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听命焉,则危者安,微者著,而动静云为自无过不及之差矣。
暇日抄录旧编,将因书复以告崇父。
嘉定辛巳十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