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灵护祠碑记嘉定六年 南宋 · 李壁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五、金石苑、乾隆《潼川府志》卷一一、民国《三台县志》卷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五
潼川故有灵护庙,以奉唐节度使太保司空二顾公,威灵著一方水旱疾疠必祷焉。
绍兴癸未太守文安杨公始新之,逮兹五十有馀载矣。
司空守时,郡宅有镜堂,世称奇丽,贼至城破,与诸将皆死于此
后人思公之深,仿其平生居处,以「鉴」名楼,肖像祀之。
而楼浅狭不应式度
嘉定癸酉显谟阁直学士太史东平公甲作镇之四年,治成化洽,废无不举
念兹楼之建也,以神故得名,因陋弗图,可乎?
亟命撤去更立焉。
其高视旧二寻有半,四阿增拓面势加严显敞靓深,□□阛阓,过者滋肃。
涪右山川奇胜一举目而尽得之
公移书愿有述,余窃感二顾公之事,因诺焉。
是时王纲既塌,强藩孽臣相煽而起,王行瑜李茂贞在邠、岐,朱全忠杨行密扬、汴韩建在华,王建在蜀,虽外示忠义,内尊唐室为辞,而包藏顾望,各萌僭逆之志。
乃至擅兴师徒专行封拜悖骜无礼恣睢废法,岂复知有爱民之心?
王诛之所必加,《春秋》之所不贷,涂之人皆得起而戮之者也。
昭宗刻意兴复欲强主威,而暗于用人谋谟,内不能法治外臣之无状者,又从而封筑崇大之盖人赏刑所以断割海内大柄自兹索然矣。
在昔惟韩□从而言曰:「今朝廷之权,散在四方,苟能先收此权,则事无不可为者」。
昭宗韪其言而不能用也。
方太保东川时,心患王建,务在保境息民,宁少屈与之和。
太保死,司空嗣事益肆其悖逆之谋。
独畏东川其后,故大率兵攻梓州,再遣使和解司空第饬境内拒守
王建之兵视诏书如无,卒破梓而后从师
乾宁三年乘舆播迁,正□□为相时也。
高共臣节赵襄子见危君子与之。
国家衰,身为封豕,以盗主略,司空死节大义不少屈以求生,其自处审矣。
既得东川无复回忌,蜀诸镇之小者以次尽之
然则司空存亡,所系不特而已
朝廷闻变,命崇望司空已用其党王宗涤留后,乃召崇望还。
读史至此未尝不废卷而叹也。
呜呼
小雅》书□□□□狡焉鸱张,本不难制,顾使孤远奉公志节之士,束手就死,爵秩之加,不禀王命京师遣帅,乃畏弗行,天下事宁可问哉!
大保司空一有恤民之心,一知事君之义,视当时等夷何啻白黑,而史载行事殊为不类
夫自唐至今踰二百年,代不乏人,独二公称思,至今庙食不替,其致此必有道矣。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如斯楼之葺,是孰使之然哉!
感应之理,圣所难言,二顾公之烈与气俱沦,与化俱尽矣,岂真在此?
不然,汉车骑将军张公于阆,公□□之祠于彭,功施其人,则食其土,礼因人情而为之制,不可诬也。
造化之迹,往来无穷精诚之至,肸蚃斯著,先后感应究极其微。
况显幽实一间尔,如人之肤脏,特隔皮肤不可窥而见也,谓之无,得乎?
刘公之为此,盖深察阴阳所以然之故,于以至理而迪人心岂惟旌表节义风励臣子也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