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阳月试策问 其十五 南宋 · 周南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九三、《山房集》卷六
问:课试设策发问久矣,商略世事,吾徒既弗悉其条流,研精义理,新学又未睹其堂奥。若泛出经史百氏,又恶乎殽杂无伦,欲取六艺之疑义,次第而讲评之,则莫首于《诗》。《诗》有四始六义,可群可兴,迩事父,远事君,微动于鬼神,大关于天地。其高深幽远未暇论也,姑从其序释浅近者而求通焉。《序》言「礼义废,政教失,政异俗殊,而后《风》、《雅》之变作」。今以二《南》为天子诸侯之正风则审矣,若《定之方中》、《螮蝀》、《淇澳》、《缁衣》、《干旄》,其于礼教习尚不为乖异矣,胡为而不得为正风乎?《序》称「变风发乎情而止乎礼义」,今读《江沱》、《汝汉》诸诗,其陶染王化则协矣。若《野有蔓草》、《溱洧》、《东方之日》、《月出》、《株林》,欲纵而忘返,声淫而不度,其流靡极矣,安在其止于礼义乎?《序》称「政有大小则有大、小《雅》焉」,然《天保》、《采薇》,文武既用之以治内外政,不为小矣,而《棫朴》言任官,《灵台》言民附,亦专主一事,《雅》果可以政分乎?《序》言「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此谓《清庙》、《维天之命》、《维清》象武则当矣。若《噫嘻》祈谷,《丰年》秋冬之报,《潜》荐鱼鲔,已无所谓告成功;至若《烈文》言「呜呼前王不忘」,《天作》言「子孙保之」,《我将》言「畏天之威」,《时迈》言「子孙保之」,直主于陈戒耳。彼《有客》则又专美微子之来见,又乌睹所谓以成功而告神明耶?《殷其雷》曰「归哉归哉,大夫远役」,其室家思念之笃也,何者为劝以义?《静女》首章曰「俟我于城隅」,此淫奔相悦慕之诗也,何者为刺卫君?《扬之水》之戍申甫救难,亲亲天子之事也,何病其戍母家?《河广》,宋襄夫人归卫而思宋之诗也。卫为狄所灭,而东渡河经几年矣,今曰「谁谓河广,一苇航之」者,何所指?《伯兮》,宣公从王伐郑之诗也。伐郑师还,曾不淹时,且卫在朝歌,郑临河华,由卫伐郑,盖自东而徂西矣,今曰「自伯之东」何所谓?文王三分有二,而犹事商,商犹无恙也,而「殷士肤敏,祼将于京」,何为而载于《文王》之诗?熊绎至成王而始受封,则周以前未有楚也,而「奋伐荆楚,裒荆之旅」,何为而见于《殷武》之诗?宋微子之封也,不谓之宋而谓之《商颂》者何义?帝乙宋之始祖也,祖帝乙而祀成汤者何礼?鲁,侯国也。诸侯不祭天地,而「龙旂承祀,皇皇后帝」者,又何所本?诸如此类,不可殚举,然此特见于《诗》者然也。季札观周乐,见《小雅》而曰周之衰,不知《鱼丽》、《鹿鸣》而下孰为德之衰乎?抑孔子未反鲁以前,《雅》、《颂》错乱,札之所见其变雅乎?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其诗不惟大义奥雅,亦且章指略备,不知孔子删《诗》之时已遗落而不存乎?抑太史公所谓去其重而可施于礼义者,是《诗》亦有未醇而不合者乎?春秋诸侯卿大夫其相从聘问,赋诗以相感讽,有断章以取义者,有全引一篇而独主首章者,其说亦可得而略举乎?有自赋以见志者,有使工歌以寓意者,其礼亦有等差乎?然此皆《诗》之事也。若夫《风》始变于《邶》《鄘》,其始之也,孰为因?终极于《曹》、《桧》,其终之也何所感?末系之于《豳》,《豳》,周公居东之诗也,又何所托义乎?王通有言:「《豳风》,变风也。变而克正,危而易扶,其惟周公乎!系之《豳》,远矣哉!愿极疏通之意,以推见圣人删《诗》之始终先后。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