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赐名清湘书院 南宋 · 程珌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九○、《洺水集》卷八
真宗朝,张公景状柳公开之行云:「公少诵经籍天水赵生老儒也,持韩退之文百篇授公,曰:『质而不丽,意若难晓,子其详之』。
一览不舍,叹曰:『唐有斯文哉』!
因为文直以韩为宗,且名肩愈字绍先」。
又曰:「公生于晋末,长于宋初,扶百圣大教,续韩孟而助」。
兵部侍郎王公祜得公书曰:「子之文出于今,真古之文也」。
兵部尚书杨公昭俭亦曰:「子之文章,世无知者已二百年矣」。
然则公之道韩公之道也。
公在先朝一时群贤尊慕如此
按公以开宝六年进士第,张公作行状咸平三年而公序韩公集有曰:「予读先生之文,年十七,今凡七年」。
然则国初固已得韩集,去穆公脩时已数十年矣。
欧公苏公轼更出其后,而欧公略不及之,乃以为天下未有道韩文者,何也?
范公仲淹尹公洙集序,亦云:「五代文体薄弱皇朝柳仲涂起而麾之。
时人专事藻饰,谓古道不适于用,废而弗学者久之
师鲁伯长欧阳永叔从而振之由是天下之文一变而古」。
读范公此序,则韩之道始发于公,而尹公穆公欧阳公皆继公之绪亡疑也。
如是,则洗西昆之陋而上六艺之统,使我宋文体陶育大醇,公之功实在诸儒之先。
初,公刺史全州也,作堂湖山遐迩来学,亲为指授
迨今全人师慕如新
牧守监司白鹿故事,乞名书院亡虑十数史君杨侯苦请尤切,率尼未下。
宝庆改元,程侯典州事,显述颠末,复请于朝,朝廷仪曹
某时待罪春官,与尚书郎刘致一合词于朝曰:「三代盛时天下之学不一,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盖不止天子诸侯之国有学而已
所以本朝庆历既令天下州军咸立学,又令天下小县皆得立学,此正三代多设学校之意。
况道以文而后名,文以道而为古,柳公古文之倡,实有功于斯道。
今若效濂溪东湖,令本州揭榜,仍拨隶州学一等教养,于理为顺」。
丞相是之,曰:「此郡所当言,而朝廷所当行者」。
亟言之,即日报可,名以清湘书院,且俾郡博士兼领之。
成命初传,儒绅欣跃斯文所系,油然有光。
虽然,韩之道更四百馀年,至公始振,公之学又二百馀年,迨今始彰。
然道无古今,人无先后,而显晦有时焉,天也。
今全之士既喜公之教行于时,则当推公之道垂于后,必也。
彝则,察纪叙,哜嚅道真经纬谟雅,则公之泽庶乎亡涯,而上之赐庶乎不虚
矧尔贤侯崇其庐,丰其租,俾尔多士休佚以养其气,餍沃以厚其学,发之而词章,充之而气节大之而为功业,其又可量邪?
侯以纪事书扁为属,亡何持宪节广右,扁已揭,记镌未遑也。
嗣守赵侯必愿忠定丞相之孙,学与行世其家,故下车首锓之。
前守林侯岊亦尝即其地作新书堂,是皆有志斯文者。
呜呼
是事更数守,历数十年乃克备,岂惟全士之幸哉!
上下湘江儒馆相望之道浸昌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