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又告四贤 南宋 · 度正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二、《性善堂稿》卷一二
昭告濂溪先生恭惟先生受天畀付,绍开绝学,发太极之妙,明圣传之统,口授当时书传后世有志之士践而修之可以深造自得,入乎圣贤之域,推原所自,实先生启之。
正少也幸知诵习先生遗书今兹备员下邑,有民有社有学,每恨无以承宣风化
重惟先生之道,学者共传,矧常来游于蜀,蜀之贤人君子师尊之,故家遗俗犹有存者,庙貌其可阙耶?
是用肖形于学,庶几学者起敬起慕,私淑诸人,人有士君子之行焉。
今兹有事先圣先师,敢以菲仪,共陈明荐
尚飨
昭告横渠先生恭惟先生奋乎千载之下,为天地立心为生立道,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太平,求仁之方,入德之序,微言奥义,揭若日月
正服遗训兹焉试吏,有民有社,惧无以承宣风化庙貌,列之学宫,庶吾党之士知所矜式,岂曰小补之哉!
昭告明道先生:惟先生兄弟致知力行发明千载不传之秘,以身任道,师于濂溪,启其端绪友于横渠,博而详之,洙泗之学至是矣。
为邑于斯,念终无以承宣风化庙貌矜式国人庶几有兴起者焉。
昭告伊川先生:惟先生兄弟倡明绝学四方学者翕然尊仰
逮其承诏旨以入讲筵,诵遗经以开圣学相与同心致君,独于蜀之士深有取焉。
而考之乡校,犹未有仪型之者,岂乃祖乃父意耶?
承乏于兹,不自揆庸陋,补兹缺典
区区之心,盖将与学者共讲斯文之传,使无负先正大儒所以望于后之人者,非直观美而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