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终始如一劄子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三、《东涧集》卷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一七
闻人主有善始之意,固天下之所深喜,亦天下之所深望也。
飞龙在天万物咸睹,意谕色授六服震动言传号涣而万里奔走
意向之或偏,举措不审,则治忽之机,实肇于此
今也讲学进德求贤辅治开言路以通下情,此帝王盛德之事而皆举行临政愿治之初,是其初意之善固足以耸动观听天下安得不以为喜?
然是意也,易长亦易消,易勤亦易怠,必守之以坚,行之以力,则日就月将极其缉熙之功,言听谏从以尽其施行之实,求之必用,用之必信,而使贤者能者无不尽其才之叹,此岂非天下之所深望哉?
能为其所喜而复满其所望,则唐虞三代之盛有不难致者矣。
恭惟陛下神圣之资,绍延洪之业,体元居正励精思治
多闻乃可建事也,则锐情经术增置讲官
帝王之德莫大纳谏也,则下明诏以求直言,命群臣以上封事
邦基之立惟在于得贤也,则播告中外,各举才识
凡此设施无非治道大端,则善始之意固已不容言矣。
然臣惓惓之忠,尤望坚守不变焉。
自昔人主固有留意经理者矣,而为养性之说或欲以沮其勤,不欲人主观书欲以售其术。
不加察,则近便嬖之时多,亲儒生之时少,而好学之勤不能如其初矣。
亦有锐意求言者矣,然逆耳之谏难受顺旨言易从。
一或偏听,则剀切者谓之沽名忠直者疑其讪上,而悦谏之心必不能如其初矣。
亦有汲汲求贤者矣,然君子鲠直而易疏,小人柔顺而易亲,亲则莫见其非,疏则莫见其是,故积年信任或一朝疑而弃之,则好贤之心复有始而无终矣。
若此者,皆后世人主通患苟非天德清明纯一不已未有不蹈其辙者。
陛下退朝之暇,犹勤观览切直之谏优加褒擢收召耆德之臣,旌表清廉之守,此皆真心实德之所形见固非勉强行者
而臣犹以坚守为言,岂为是过计哉?
自强不息,斯可合乾德之大;
终始惟一乃可日新之盛。
否则动摇浮言迁易邪佞,此心转移一息间耳,而治势安危所关者大。
不复援引古昔,请近述国朝之事以明之。
元祐初择明儒,劝讲经幄广开言路增置谏员,擢旧德散地,设十科荐贤一时之治灿然更新,疑若可以无遗虑矣,而当时之臣犹有隐忧焉。
刘挚则曰:「已行之令持循变则治道成」。
王岩叟则曰:「惟当日笃此心,不可少移初意」。
以至日谨一日天下之事不足虑」,程颐言之;
「终则念始,不可不勉」,傅尧俞又言之。
无非欲其坚守不变,以成其初政之美。
宗信用其言,故元祐之盛度今昔
异时此论一摇,或以绍述之说进,或以调停之说进,则事体非复前日矣。
然则进言于今日者可不以是为戒哉!
虽然人主一心,攻者甚众,少懈而受其一,则陷溺其中不自觉
太宗皇帝尝曰:「人主澹然无欲,使嗜好不形于外,则邪佞无自而入」。
先正其心之意也。
此心一正私欲不足以乱其真,而外不足以更其所守,以之讲学则专而精,以之听言则公而,以之任贤使能无所处而不当
《书》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陛下留神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