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二十五日面对劄子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四、《东涧集》卷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八
臣闻韩琦之论曰「天下之事,惟审其是,定而不易乃可成务」;
苏轼亦曰「先定其规模而后从事」。
治亦多术耳,而独以定为先者,盖能定而后能应。
天下之大,事几之繁,以有限之力而应无穷之变,苟所守不坚,则议论角立贤否之杂进,政事之可因可革,其将何以处之?
惟吾心有一定见,以之听言无稽勿听,弗询勿庸
以之用人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以之出令则坚如金石,信如四时
三者既定,顾何事不可为哉!
恭惟陛下励精更始总揽权纲急于听言,则论事切直者悉蒙崇奖上书狂悖者亦示优容,公于用人收召耆哲招来俊彦
一艺之不庸,虽寸长不弃
谨于出令则亲洒宸翰,荐颁德音,或戒饬以警庶官,或奖谕以励将士
圣德日新四方风动太平之盛可蹻足以待也。
然臣区区之愚,犹欲坚守不变者,岂故为过计哉?
盖尝敬观元祐之事而参之今日之治,则知定之一说信乎其所当务也。
今观其时进拟可行之言,看详奏对之疏,擢旧德散地,起忠谠谪籍停水利而厚农桑之业,罢青苗复常平之旧,免保甲而去民兵之扰,一时之治,绝后光前宜若可以无遗虑矣。
当时之臣犹有隐忧焉,刘挚则曰「已行之令持循变则治道成」;
王岩叟则曰「惟当日笃此心,不可少移初意」。
无非欲其一定不易以为长治久安之计。
何异议之人日摇撼未几国论一变,或以调停之说进,或以绍述之说进,新学废矣而复兴之,新法罢矣而复行之,边隙息矣而复启之,召衅稔祸遂诒伊戚
然则言治于今日者可不以是为监乎?
今朝廷之上,凡所施行不容议,惟愿不以异议而摇,不以不如意而沮。
机会可乘之言固快人意也,而量时度力未可以举上策
自治之说若委靡不振也,而实可以图全
揣摩迎合虽若可听然信而用之,必至误事
忠鲠戆直虽若逆耳,然推而行之,实切于时政。
此心一定是非莫惑,尚何筑舍道旁之虑哉!
臣故曰,听言不可以不定
不当得而得,则扳援妄求者,头钻而肘刺;
不足用而用,则经营求进者,肩摩而袂接。
硕德伟绩超躐迁擢,人谁敢议?
名实未加于上下而遽膺不次之选,则人怀得之心,必以沈沦为恨。
把麾持节善最上闻增秩进职,彼自知劝,若迭更数易,人无固志不惟迎送之重费,尤恐绩用之弗成。
凡此四弊,一意杜绝,则各安其分,无复侥觊,尚何贤否混淆哉!
臣故曰,用人不可以不定
专杀,谨徒刑所以钦恤之仁;
掊克,惩贪墨所以旧污之染。
若是者断在必行,犯者勿贷,孰不凛然知警
乃若蠲免赋租,固欲宽民力也,而州郡乃以用度不赡而冀朝廷裨补
收纳用券,固救折阅也,而常赋所入亏损过半
既乏现镪以应军旅之支,复窘财用以供经常之费,若是者尤当通融有无斟酌蠲减否则迫于文移急于逃责必至创立名色肆行科罚倚法以削,民何以堪?
若是则虽有恤下之美名未必有及民之实惠
详考熟究,使公私俱便,庶可立为定制
不然朝行暮改,徒为墙壁之虚文耳。
故曰出令不可以不定
虽然,此非至难之事也,特在乎一转移之顷耳。
然尤有大于此者,敢以关于理乱之原者陈之。
吕陶言于哲宗之朝,有曰:「君子小人分辨治道成,邪正杂揉朝则治体不能纯一」。
今之君子汇进于朝矣,岂无投闲置散未尽用者乎?
今之小人斥逐无馀矣,岂无潜窥阴伺以冀其复进者乎?
天下之患莫大君子扶持天下之志,而小人得参其间使不得展布焉。
夫君不得展布君子何病也?
君子一去小人得以鼓舞而窃其权,肆意妄行不至于极敝大坏不止然则人主果何利于此哉!
大明当天魑魅尽伏,固无所容其迹,然药石强壮之时,乃臣子拳拳忧国之忠。
《易》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是必防其微,杜其渐,则天可以常为泰而不为否矣。
位卑言高,罪在不赦,惟陛下知其愚。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