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备边强本之策疏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三三七
窃惟今日之务,莫急于备边
小大之臣,陈谋献议不曰意向当定,则曰规模当立;
不曰议论贵一,则曰事机贵审。
陛下熟闻之矣,臣虽至愚,安敢复援前说以渎天听,辄以彊本之策为陛下陈之。
夫纾一时之急者,不得不权宜之举;
后日患者不可不彊本之计。
权宜之举而欲其经久无患者,见远识微之论则以为犹有遗虑也。
且赖忠义之人以纾一时之急岂非权宜之举乎?
官军以防后日之患,岂非彊本之计乎?
粤自京口之舟失于警备不严泗水之师衄于揣度不审既而淮阴之胜而挫残虏之锋者,忠义之力也。
迩者烽燧告警敌情叵测游骑出没疆埸靡宁,未几濠梁之捷以伸吾中国之威者,又忠义之力也。
军书辐凑交驰羽檄重迹狎至随机应变,岂容无策
今也连营列戍,第为守卫之谋;
边将闭城,仅防冲突之扰。
苟非调发忠义设伏掎角,则何以鸱张之势而成克获之功哉?
是则将以纾一时之急,其势不得不尔。
虽然,此特权宜之举,而彊本之计又有不容缓者。
元气既固,外邪自消,吾之威令苟伸,则英雄豪杰之徒莫不俛首屈意于其下。
然则官军岂非今日之所当振乎?
官军振则根本彊,根本彊则忠义之人可以为吾之助而不能为吾之患,此亦汉以南北军相制遗意
茍以其脆弱难用不加激厉,而攘却功一切倚办于忠义,彼将谓无人,万一恃彊而骄蹇,挟功而邀求不厌其欲,其能帖然无哗乎?
况吾之虚实,彼所熟知,茍一摇足,何以制之?
且今之官兵非不多也,器甲非不利也,廪食非不继也,以此禦戎,何患不济
苟能拣其骁锐,严其纪律日夕淬砺,常若寇至,迨遇敌之际,则功多者有厚赏,不迪者有显戮,毋徇私意而为之重轻毋事姑息而为之容隐,则怯者奋而为勇,弱者转而为彊,兵威振厉隐然猛虎在山之势,不惟可以敌人之冲,尤可以山东偏重之势。
何者
彼知朝廷之所倚仗不专在我也。
夫既资彼之力以纾一时之急,复张吾军以消他日之患,则国势岿然,犹泰山四维之矣。
而或者乃曰,忠义之人犹养虎耳,饥则求食,饱则反噬,深咎夫招来者之不审也。
吁,是固然矣,然既招之,则不容却之。
彼既与虏为仇,群然归我,茍无以安其心,是绝其向生之涂,激其等死之忿,兽穷则搏,势所必至
况彼方有功于我,犹赖以为掎角之助,则亦惟区处调伏,使之有致远之能而无泛驾之虞耳。
所谓区处之策者何也?
怀之以恩,结之以信,宠之以爵赏,赡之以阙额官兵之廪,使之欢欣感戴,乐为吾用,而吾之兵威足以镇服其心,则亦庶乎可也
吁,忠义可虑也,而有以制之则不足虑
官军若难用也,而有以厉之则皆可用。
然而此者,则必有任其责者耳。
夫膺守禦之寄者,边将也;
边将之权者,制阃也。
昔蜀以孔明汉中,吴以陆逊荆渚,皆付以事权不从中御,故得以乘机制变而有成功
之任制阃者茍得其人,则举边陲之寄悉以付之,使进退伸缩不如意,则号令一而人心协。
州县有事权者,或得以己见专达,虽曰事机无壅然而谋议或有异同施行或至牴牾,则仓卒缓急,诸将罔攸禀令
庙谟宏深,其必有以处此矣。
虽然备禦之策尤当一定不可缓急而为之作辍,睹胜负而为之惊喜
元祐初,以累世逋诛之鬼章一日缚致阙庭,疑若可以晏然矣,而议臣以为安危之机正在今日,若处之有术,则安边息民自此始,不然则以胜为灾。
当国全盛之时,犹不敢警惧之戒,况边事未宁之日乎?
毋恃其一胜,当思为常胜之谋;
毋豢于少安,益图为久安之计,此又帝王万全之策也。
位卑言高,罪在不赦,惟陛下恕其愚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