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谥议 南宋 · 李道传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七、《诚斋集》卷末、《宋代蜀文辑存》卷七七
切观国朝文章之士特盛于江西,如欧阳文忠公、王文公、集贤学士刘公兄弟、中书舍人曾公兄弟、李公泰伯、刘公恕、黄公庭坚。其大者古文经术足以名世,其馀则博学多识,见于议论溢于词章者亦皆各自名家。求之他方,未有若是其众者。然尝论之,此八九公所以光明隽伟著于时而垂于后者,非以其文,以其节也。盖文不高则不传,文高矣而节不能与之俱高,则虽传而不久,是故君子惟其节之为贵也。此八九公者出处不同,用舍各异,而皆挺然自立,不肯少贬以求合。有如王公,学术政事虽负天下之责,而高风特操固有一时诸贤所不敢望以及者。以如是之节,有如是之文,此其所以著于时而垂于后也。南渡以来,世不乏人,求之近岁,若宝谟阁学士杨公者,其真所谓有是文而有是节者乎。公之文辩博雄放,自其少日已盛行于世,晚年所著益复洪深。其为诗始而清新,中而奇逸,终而平淡,如长江漫流,物无不载,遇风触石,喷薄骇人,盖不复可以诗人绳尺拘之者。天下之士固莫不知有杨公之文矣。其平生出处,则初见知于孝宗,未久即去,终见知于光宗,又未久即去。今天子一再收召,竟以老不复出。始终四五十年间,非特不悦于流俗而已,虽一时名卿贤大夫汇征之际,苟惟论议少异,则亦未尝少屈以徇之,公之节为何如哉?昔人论苏文忠公在元丰不容于元丰,在元祐不容于元祐,以为非随时上下人,公其有焉。公没后二年,其子长孺自言于朝,谓公虽已老,不忘天下之忧。及闻韩侂胄首开兵端,为之流涕叹息,夕不寐,朝不食,手书八十四言以示子孙,皆孤愤诀绝之词,书毕自缄题之,掷笔隐几而没。长孺乞以其事宣付史馆,天子从之,且诏有司定谥,太常博士谥公文节。道传曰:它人之文以词胜,公之文以气胜,惟其有是节,故能有是气,惟其有是气,故能有是文也。此公所以特立于近岁以来,而无愧于江西先贤之盛也。博士按道德博闻能固所守之法易公名,当矣,道传尚何词?谨议。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