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禅居寺淳祐三年 宋 · 李仲光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五、嘉靖《建阳县志》卷六
忠孝禅居,乃东阳名刹也;
其先者,浑山之废寺也。
观夫乾坤造化,犹闻空缺之讥,日月轮回,尚有长短之数。
维我大觉能仁湛然常住,历八禅分色三昧超果,因法演一音,门开不二根随利钝,教有浅深
历劫火而不燃,指毗岚而自息。
时雍熙间,辟其地而易之,俶建于此,为梁氏香灯也。
梁君洛阳梵刹之宫,汉明帝释门之利,自此佛教始兴矣。
撚指岁月迁,创于雍熙丁亥岁至今庚午年,计二百二十三载。
建间,昶公使器宇弘高,才名显著,疏化于众。
杨氏革故鼎新
绍兴间,仪公复新寝室
乾道淳熙佛殿钟楼相继颓敝,缺人住持,倾陋无所支补,兔乌奔兢,时代迁移几于不振
会里之梁君诸族雅有远谋,且欲复兴,几传灯无极,乃就邻之寺东山,择其僧不凡者,卜请住持时众推惟绍祖师能当其人也。
师遂领之,始来于此,以院之倾圮非所居也,乃新其材而拟之建,未果顺寂焉。
其祖老只度小师一人,契深上人当充住持,更精梵宇
愿深四海,学洞三乘,只刀焚脩,以勤其力。
佛殿,以张皇象教,建寝室居处众缁。
又建法堂钟楼兴葺门廊废坠凡事不一如度,翼然鼎新
经营之功,盖无尚于此矣。
栋宇显然,智基尚在住持有便,引化多方,使诸祖法有绍,实惟师之力矣。
厥后小师有杰、有朴、有懋。
三人也,杰择其长,杖履闽归;
朴处其次,度子达爝、道坚道琼,缘懋师未度人也。
深公浮华缘尽果熟,年方八十有三,俄归圆寂
以灯传灯上行下效,派下爝师复度道增、道垕,坚师度法日法月师度法云
有徒之繁,派分散居之,共有九僧者也。
禅居九日律寺,盖此无出其右可谓盛事矣。
又况达爝师独己囊不割,化众鼎新,建兹佛殿,费一千馀,置田资,添常住,有产二佰七十文。
丈室标南镂名,永彰不朽,产种因果,塑绘七身圣像
南北皈依往来瞻敬鹿野,始转法轮
法即自心,佛惟本智,自他之利,善莫大焉。
师之用力可谓勤而切矣,固岂规规因循屑屑吝啬者比乎!
俄闻相续焚修,代有其人,大教斯彰,法轮不坠,院有硕德,厥无文诵。
雍熙迨今,又经二百五十七年矣。
夫事之兴替有时焉,教之盛衰盖存乎人也。
时院之昔者岂以其时无人耶,是院之今也岂有其时而有其人耶?
然则兴建如是之完,其度人者如是之众,是不必其时日矣。
且欲遗后来者,知师以来,予为文以纪其事迹
忻然叹曰:奇哉希有
焚修缔造不难而难,尽善尽美功迹于是
予固不获辞,为述其兴建度人者如是
师之以操履暴白四远,辞稀及今,言唯效古。
庶几八字永固金石地久天长,永为不朽于是乎书。
时淳祐三年岁次癸卯麦秋节,从事郎、前知雷州学教授李仲光撰。
按:庚午嘉定三年(一二一○)上溯雍熙四年丁亥(九八七)应为二百二十三年。今据改。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