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求爱民治军旅疏 宋 · 李鸣复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八、《宋代蜀文辑存》卷八○
窃惟今日事势有可忧者三:金虏虽衰,犹积岁好不通之憾;
鞑寇骤起,每怀无厌及我之心。
此忧之隐于外者也。
湖湘之扰数年而后息,江闽之寇群起未定,此忧之著于内者也。
山东归附之志,日久而日乖;
国家豢养之赀,日增日广
此其为忧又介乎内外间者也。
在外堤防之,严吾藩篱,谨吾斥堠,来则禦,去则守,期于宁谧而已无他议也。
在内经理之,示之以必讨之威,开之以自新之路,叛则诛,服则舍,期于平定而已无他疑也。
惟介乎内外间者,谓之顺而狼子野心未易测也,谓之逆而鸷鸟戢翼未遽彰也。
蠹耗财力,而缪曰吾其助国也,窃据城邑,而诡曰吾其捍边也。
又有可虑者,假鞑以为己援,于以要我也;
道鞑以迫吾境,于以恐我也。
将绝之欤,是汉之削七国秖以激其变也,将置之欤,是唐之待藩镇终于稔其祸也。
高爵厚禄,有所弗惜,日给月廪,有所弗吝,重之以天子之臣,将命而出,窃计陛下二三大臣图之熟矣。
虽然,此特一时权宜之策,非万世长久之策也。
识见浅陋,尝早夜以思,窃伏妄谓与其徇人有自弱之势,不若立我而为自强之道。
自古天下之势,无常弱,亦无常强,顾所以之者何如耳。
周宣王任贤使能内修政事外攘夷狄,而周以强。
汉宣帝信赏必罚,吏称其职,民安其业,而汉以强。
唐宪宗刚明果断,能用忠谋不惑群议,而唐以强。
陛下不以臣言为愚,臣请陈今日急务,以毕其说。
盖臣之所谓自强者,非有甚高难行之事也,不过陛下勤于求贤,切于爱民,严于治军而已
大贤者国之精神也,精神足则有馀用。
得一汲黯,而淮南之谋寝,唐得一李勉,而朝廷之势尊。
端人正士,其有益于人之国如此
峨冠布武莫非委质之臣,而临事应变,每有乏才之叹,陛下亦尝思之乎?
既思之,当知所以求之。
自昔有为之主,未尝借才于异代也,激之云合响应,沮之则岩隐穴藏
陛下傥能明示意向,朝拔一人,必采之于公论之所共予;
暮去一人,必稽之于公论之所共弃,将见真贤硕能之士,济济在列,而人才出矣。
民者国之元气也,元气充则有馀力。
三代得其民而享国以久,秦虐用其民而二世以亡,民心向背,其关于国家理乱如此
郡县诛求之惨,田里多愁恨之声,陛下亦尝闻之乎?
既闻之,当知所以恤之。
茍欲恤民,莫先择吏,郡得一刺史,则千里受其福;
得一令尹则百里蒙其利。
陛下傥能大明黜陟,取其赃污残暴者窜之殛之,断在必行;
求其勤劳抚字者旌之擢之,务在必举。
将见政平讼理之风,布满郡国,而民心安矣。
兵者国之爪牙也,爪牙利则有馀勇。
壮士夜半登城,足以淮蔡之叛;
宿卫不能受甲,无以范阳之寇。
兵气之勇怯,其系于国家安危如此
纪律不修平居无事之日,怨咨常动于仓卒有警之时,陛下亦尝知之乎?
既知之,当思所以治之。
茍欲治军,莫先择将。
主将不惜财,则士卒惜死主将同甘苦,则士卒共患难
陛下傥能严行刑赏,取贪虐无厌者黜之,虽大将所不恤,择公忠勇者升之,虽小校所不吝,将见风号令之严,散在行伍,而军威振矣。
自强之道,不一端而足,而自强之实,惟三者为先。
贤才聚则精神可以遐冲民心则元可以寿国脉军威振则爪牙可以外侮
寇贼奸宄,知吾朝廷规画得宜措置有序,将歛衽退听不暇,尚何敢为难塞之请,以济其无厌之欲哉?
唐杜牧刘从谏何进滔骄蹇不法,乃作罪言,历陈三策,其要曰「上策莫如自治」。
牧之所谓自治,即臣所谓自强之说也。
陛下圣学高明洞贯今古简册所载,龟鉴具存
故臣陛下勿徒求之于人,当求之于己,勿徒汲汲于外,当先汲汲于内。
上自人主下至百执事专意讲究
上自朝廷下至郡国边鄙并力施行
行之一日,则课其一日之效;
施之一事,则责其一事之成。
在我者既立在内者既治,虽以之肃清海内鞭笞四夷可也而何一方之足虑乎!
臣一疏微不识朝廷大体,缪当转对,辄贡愚忠,惟陛下恕而察焉。
天下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