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被召礼部尚书内引奏事第一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八、《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一九
臣猥以不佞,自先帝龙飞亲擢,四十年间,五叨聘召
虽或去或就,时义各异,而其间相似者,侂胄既殛,臣首被特招
弥远既终,臣又膺严诏。
深惟两朝不凡之遇,感深至泣,所当倍道疾趋,恪共明命
乃再辞而后入,非敢缓也。
嘉定号为更化,取其尝忤权要者,以次收用江浙闽越之彦,未数月而集。
蜀士之召者五人,乃以道远未至,则背秋涉冬,事体已与前异。
于是杨辅金陵刘光祖襄阳,皆自近畿而返。
范子长畀节,不得入对赵大全虽承奉常,旋遭论罢。
臣卒以固辞得请,移守广汉
改元更始之初,海内拭目以观太平,岂谓一韩方毙,又生一韩
臣尝身履其事者,私自惟念,臣实何人,而常居化召用之选。
多忧易怖,欲进还却,踰年而后造阙者,犹未免嘉定疑端平也。
今得诸道路,则所见之事固已不所闻
呜呼,何治之日果不足以胜乱之时耶?
恭惟皇帝陛下贤圣仁孝之夙著,无心得天下;
艰难险阻备尝小心以保天下
古今治乱之变,固已周知熟察,而背芒于霍光发立德裕韬光晦迹,以行其所愧,弥远不恤也。
陛下之资,而弥远事之以汉魏叔季之主,而操、懿自为耳。
专国二十五年,以授其子丕
司马懿专国二十五年,以授其子及其孙炎
弥远窃权之年,视操、又过之。
虽以二子庸劣,无丕、之黠,未有以济其无君之谋,而凶类恶丑,根株牵连狝薙弗蠲,遗孽馀毒必复滋蔓,则将有甚于操、者。
陛下或操大柄雷霆之威,日月,披聋登瞽,声焰震灼,近自杭、婺、常、润,远至闽、广、巴、蜀,凡为权臣所厄者,皆以收拾无遗
虽臣独被重谴之馀,亦得以招来之末矣。
臣虽不能为损益,然再辞不获命,则亦昧于一来,尚几拭目新化之成。
而得诸道路,咸谓汴洛之师委寇资敌,惠广之寇跨州连城,鞑使求和虚实未保,北人内附情伪难明。
今日而徐邳诸郡覆军明日建宁郡作乱
可怖可愕之事,时时有之。
至于禁旅不静公私阖户井邑罢肆,不图辇毂之下,而亦有此。
于是道谤市议者,率谓群贤日至正论日闻,而事变乃尔莫不归咎儒生徒能诵说经义,而于君德、于国政未见丝毫之益。
馆职试言,学校上书,亦例疑经术为空虚无用之具。
夫道谤市议,小人之无识,不足问也。
而学自孔氏者,亦加嫚侮
呜呼,是未知诸贤之心也。
《诗》曰「靡哲不愚」,言如愚人混俗苟容也。
又曰「善人载尸」,言如祭尸不言坐食也。
以是责诸贤,虽亦有词,是岂知权奸擅国之久,无一不坏,譬诸衣敝而生虮虱木蠹而长蜉蚁,补纫培养,此岂一旦夕之功?
而乃遽以四十年积坏之事,责众君子期月之间,亦为不知务矣。
而况正论日闻而实未尽行,贤才日至而实非信任,岂诚诸贤之过?
而必为是归咎之说者,此小人情状,殆未可测也。
来自下土不知事体,第以累朝之事明之,窃意今日之事必有乘间俟隙之人,潜伏冥冥之中而人不察焉。
且元祐之治仅四年而浸改,又四年而改绍圣者,安石馀党摇之也。
建中靖国之治,未半年而遄变,又半年而改崇宁者,京、卞之馀党移之也。
之后,暂正而遄已者,之党如该、如卨、如思退诸人蟠结如故也。
侂胄死而更化具文者,弥远、弥坚固宫妾以进,一时达官同类也。
弥远既毙,天开平治之基,所宜惩创绍圣崇宁之失,坚凝元祐建中之治,则岂惟寿国元气之脉,亦可以杜奸人窥伺之端。
朝廷之上,牵于系累之私,迟回顾畏,以生祸隙,遂使朋奸罔上之徒,旁缘事变之来,讥笑善类,将以为援引权党撼摇国是之地,至烦陛下慨然于旧弼之思。
汉文帝拊髀而叹无颇、牧唐穆宗当馈而叹无,夫无颇、牧、,是诚可叹也。
今何至乏才如是,而陛下直以汉文、唐穆之叹,用之凶狡贪墨之人?
万一闻之四方,则于圣哲知人之鉴,亦不为无玷矣。
而况观人之法,亦视其所主。
所主寺人瘠环,是亦瘠环之类也。
岂有以进不以正,而可以大事乎?
陛下方为权臣所操而不得伸者十年,万一信任匪人,又为所操,有如晁错所谓日损一日,岁亡一岁日月益暮,盛德不究天下者,不知天下后世陛下为何如主也。
被命改元之后,缀名于众正之列,亦冀圣德日新,治效日隆,脱四十年韩、史浊乱之厄,而自附于庆历元祐之臣,则臣之愿也。
而岂欲为咈心逆耳之言,以贻陛下之厌惮?
诚见陛下以上知之资,开升平之运,天下望治者一年有半,而谓小人才于君子,谓君子不才小人
夫才云者能为善之称也,故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忠肃恭懿宣慈惠和,则谓之才;
掩义隐贼、毁信废忠、傲狠明德侵欲崇侈,则谓之不才
程颐尝言:「才禀于气,气有清浊
禀其清者为,禀其浊者为愚」。
古人德行为才,本乎情性之正而有以充之,此君子之才也。
后世凶暴为才,狃乎气质之偏,顺而长之,此小人之才也。
君子才可开物成务小人之才至于败国丧身
几微之间,安可不察
陛下委任乏才而犁然有感,使出于一时忿懥不得其正,则忿懥之平也,犹可以反诸正
若遂执此见以为观人之法,使此曹得志,则必引其侪类纷乱众事
吕惠卿之覆王安石蔡京之逐韩忠彦,虽于受知受举之地,且不暇恤,而何有于同列
于是时也,贤者相携持而去,凡粗有知识者亦皆廪廪乎有危亡之忧矣。
乃者侍从台谏阒无一言仅有给舍论列,亦未有施行,乃因其自陈而姑听之,爱护存全,若将有待
诚恐宿根未剪一旦发见,则必如章惇蔡京,始言恤公论而强从,终必逐诸贤而复用,臣窃有深忧焉。
陛下并建二相必将进退人物一新中外观听
此正君子小人消长之机,天下国家安危之候,天命人心去留之日。
臣愿亟轸宸虑,与二三大臣人心正之实,推世变倚伏之机,必知执衔之易于人心,惟公论不可不恤。
忠忱谨实者虽无目前速效可见,而决无反覆难信之忧。
凶狡贪墨者虽有一时逢迎之可悦,决有包藏不测之患。
《书》曰:「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
陛下思患而豫防焉。
臣以谴逐之馀,诚不自意再望清光惓惓忧国之忠,装怀积想将为陛下历历言之。
独念进退人物治忽安危之机,用敢不狂僭,辄以是群言之首。
攘臂当虎,为士所笑,然惩羹吹齑,臣实耻之。
陛下幸赦其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