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类省别试策问第一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一、《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九三
问:是是非非,人之良心也,不以职分分合而有异同不以时论向背而为语嘿
先帝王钦承,后帝顾享,率吁群献,布列有位,越小大谋猷,罔有攸伏,将以使人罔不自尽昭事厥辟。
暨我国朝列圣相承屈己稽众,尤足以群下之情。
不特分建三省出令也,中书密院分职授任,各班奏事,事有大者,始得同进故有中书进拟,有密院进拟,有三省进拟,有三省密院进拟,其别盖若此
赵明西人战。
郭达堡栅二府不嫌异议
唐淑问左司谏陆佃等罢侍讲,而侍御史谓非西府所当同进
副枢取中断案,而傅尧俞持之;
李清臣吏部尚书,而王岩叟辩之
宰相欲用韩缜北门,而韩忠彦争之。
自今观之,二府同列未始不相亲也,至于国事,则公尔忘私,凛不可夺。
不知是非太明,亦有伤于同寅协恭之义否乎?
不特经由外省,许其封驳也,关移台谏先事究图,设有奏陈,曾无嫌虑。
台臣陈执中谏官不以为然谏官蔡确台臣以不罢去
至于王汾谏议,李常为中司杨畏察官台谏亦互有抨击
自今观之,台谏同列无所矛楯也,而于先朝旧制不相往来,虽以长官亦无关白,遇有当言,空臆无隐
不知善恶太明,亦有扬己取名之嫌否乎?
然犹以为未也,侍从之臣,职亲地近论思献纳,惟既厥心。
不惟转对可以尽言也,或不时宣诏,以备顾问
不惟经筵有以进对也,国家大议,如濮园、新法河防边奏从臣得以昌言之。
熙宁诏书谓:「言善而不用,朕有厥咎;
之而弗言,尔为不恭」。
所以望于从臣若此
司马光副枢,亦曰:「臣未受恩命犹是侍从之臣,于朝廷阙失不可言者」。
然则副枢虽尊,返不若从臣之无不可言乎?
自今观之,所谓从臣分曹列局,各有攸司,谓于朝廷阙失不可言,抑不知论建太广,亦有越职言事之嫌否乎?
窃又有疑焉,祖宗盛时二府合之时少而分之日多。
以分者为是邪,如韩缜中书进拟而私姻戚曾布宥府独奏事而挤宰臣,则分者得为是乎?
以合者为是邪,如元祐回河之役,二府之议适同而迄于贻患,则合者得为是乎?
台谏亦然,以异者为是邪,始元祐四年谏官之请而尽罢丞杂以下,则得无太甚
以同者为是邪,如元祐初台谏各与长官同对,而当时已不谓然矣。
侍从亦然,以有言为是邪,有如溱、襄、奎、绛以议论不阿,悉从外补,则若将不可以有言矣;
以不言者为是邪,有如范纯仁所谓侍从之臣,优游养望退有后言」,则若又将有瘝官之讥矣。
三复旧典,于其分合而观士气屈信,因其同异而察治道之进否,盖有感于中而不能嘿者。
《诗》曰:「不懈于位,民之攸塈」。
卷卷之诚,愿与诸君切磋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