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成都府府学三先生祠堂记1208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四、《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三八、民国《华阳县志》卷三五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开禧三年,蜀盗既平,诏遣刑部侍郎长沙吴公猎谕蜀。
始至则以崇化善俗大务,既遂以制置使成都
朔望学官诸生讲授经义,退语寮属曰:「古之教者既为之建学立师,而有道有德者皆同祠于学。
成都典治西南剧,鼓箧学官者,盖六十州之士咸在。
倡明绝学以承,如濂溪周先生河南二程先生,乃未有像设,甚非古人有道德者之意」。
会余表兄文卿亦以书请于公,且曰:「三先生之祠遍天下,况周子尝仕合阳,传谓蜀之贤人君子皆喜称之。
二程先生则尝侍大中公游于广汉成都最后伊川久居涪,著录甚众。
今其遗风馀泽,犹被诸人春秋奉祠安可独后」?
则以属知华阳县度正郡教授杨寅恭、新简州教授祖孙度地于汉文翁石室西祠焉,以建安朱氏、广汉张氏配,而属某为之记。
固谢不敢,而教授复以公意来请,不得辞也。
窃尝论天不已,物生无穷,人惟独阴阳五行之秀,以成乎两间静虚动直,万理咸备。
仁义礼知之性焉,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焉,有口鼻耳四支之用焉,有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伦焉。
是数者析而言之若弗齐,合而言之其极则一。
皇王以来,生不并世,而行乎中国若合符节者,率是道也。
尧以天下与舜,舜授禹,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夏德既衰,汤告民于亳,首曰:「惟皇上帝降衷下民」。
殷既坠厥命,周誓众孟津,首曰:「惟人万物之灵」。
道心,曰衷,曰灵,凡皆三王天下之初,首明此义。
相后各数百岁如出一口
至于成王言生厚,尹吉甫秉彝三代之衰而有刘子言天地之中,孔子言性与天道子思言诚,孟子言善,不以世之相去有久近,与口授面命曾不少殊。
益以见性命之源,清明纯粹可以天地,宰万物,而关百圣者在此。
天下之变一治一乱,而是理不可殄灭也。
孟轲氏殁,学者失其传,务记览、为词章沈痼卑陋,既不足与语此;
虚无寂灭者,自以为高明,又不肯事此。
是理虽卒不加损,惟大本不究
惑世诬民得以潜驰于世,而伥伥冥行无所存主之中。
盖降周秦以迄五代,治少乱多,君不得之君,民不得之民,凡以是焉耳
艺祖造宋,首崇经术加重儒生
列圣相承后先一揆感召之至,七八十年之间,豪杰并出
周先生奋乎千有馀载之下,超然自得,建图立书,本于《易》之太极子思子之诚,以极乎阴阳五行造化之赜,而本之以中正仁义,贯显微,该体用
二程先生亲得其传,相与阐发精微
文、武至于孔子子思孟子授受之道,至是复皦然大白天下,使学者得以用力于斯焉。
呜呼元气交会,而天运人事相参乃至如此,猗其盛哉
由是异人辈出,又为之推衍究极
至于朱氏,张氏,而三先生之蕴亦几于发露无馀矣。
由三先生而来,虽不克皆显于时,究其用,然以其嗣往圣,开来学,潜辅治理,以建万世太平之源,则而下未有之也。
淳熙以后学者浸盛
气数屈信庆元学禁已密,正理不竞,卒之士习日卑,极于内患外变相仍,则斯道也,至是益信,夫不一日不明天下也决矣!
吴公受学广汉张氏者,故能尊其所闻,以淑诸人
既祠三先生,又刻其遗书于学。
自昔多士,学于京师者,至此齐鲁
自今登斯堂,拜遗像,退而复读其书,以索三先生所以为学何事,而反求诸己幸而得之,则弗措焉,其有兴起者矣。
顾余至愚极陋何足以进此?
而幸尝有志,敢述所闻以告郡教授,使复吴公,且以自厉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