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立义廪文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六二、《西山文集》卷四○、政经
太守到任以来,无一念不在斯民
近因祷雨,思所以为邦久远之计,在城则置惠民仓,储米数万石,岁岁出粜,在诸县则广置社仓,储谷数万石,岁岁出贷,其为虑悉矣。
又念社仓贷谷,止及末等有田之人,而细民田者不得预也,复请于常平司,以今岁义米附纳社仓,为赈粜之备。
义米有限贫民至多岂能均及,于是又以居乡之日所为义廪规约》以劝有力之家,盖欲公私叶力共济斯民,使无饥荒流离之害。
夫人之贫富,虽有不同,推其由来,均是天地之子
先贤有言:「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
我之与彼,本同一气,我幸而富,彼不幸而贫,正当以我之有馀而济彼之不足」。
自古及今,能以惠恤为念者,其子孙必贤,其门户必兴。
困穷之民,人虽忽之,天地之心则未尝不悯之也。
我能惠恤困穷则是合天地之心,合天地之心,则必获天地之佑。
此以理言者也。
若以利害计之,无饥民则无盗贼,无盗贼乡井安,是富家之利也。
义廪云者,非捐所有以与之,特出所有以粜之而已,于富家无损,而于贫民有益
且每岁劝分,出于官司岂能无攘。
举行义廪,使上中之户自相推排,随力出备,官司不计产强敷之也;
自置粜场,自收粜钱,官司不遣监临之也;
价直高下,视时稍损,官司不抑令痛减也。
常岁艰食,悉仰劝分,今州郡既立社仓,又粜义米,则与尔富民分任其责者为不少矣,其可不官司美意相率乐从哉!
今去秋成不远,已委诸县各行劝谕,期以十月终,逐都结成规约,申闻于县,县以闻于州,其能率先为倡者,当加褒赏
或谓潭人未易告谕诸县劝粜,自有成式何以义廪为哉?
为是说者,是以薄待吾民也。
十二邑之广,岂无好义善之君子
两岁劝分,亦有欣然为数颇多,如长沙之贾熊、袁简,湘阴之邓居中、毛以大,攸邑武当世,浏阳之龙世永、李天觉、罗延圭,安化刘孝锡、陈洪范、李峣、张奉世,湘乡之冯楷,醴陵之曹应龙、周霖、丁大谦湘潭之罗邦臣、杨仁老、向尧俞者。
州郡借补官资,或特立坊名,或量与免役,以旌异之矣,又安知无闻欣慕者!
必若之而不从,则劝粜旧例,盖有不得而废者,特不若自为之,则义风兴行群情感悦,其气象不同耳。
譬之役法然,为义役则有辑睦之风,行差役则有争竞之讼。
义廪义役也,劝分差役也,二者利害至为明白,尔民其详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