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叶清父同归后序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三、《西山文集》卷三五、《西山题跋》卷二
予友叶君清父深于《易》,而喜读神仙之书,辑《万论同归录》以示人,曰:「此与《易》相表里者也」。
或难之曰:「夫屈伸循环往来更代者,《易》之道也;
屈伸往来之理,以求长生不死者,神仙之术也。
二者犹冰炭不合故有易》则无仙,有仙则无《易》,而君子偕学焉,其有说乎」?
清父曰:「子知《易》与仙之殊途,而不知其归之一也。
吾请尝试言之,子亦尝试听之。
阳尊阴卑者,分之常也。
阴升阳降者,气之反也。
然常者为否,为未济
反者为泰,为既济
人而知此则养生之说在其中矣。
一阴一阳者,理之不能相无者也。
《易》之道必贵阳贱阴,仙之道亦必进阳而消阴,其自然吻合如此岂非所谓归之一耶?
夫世之有治乱存亡犹人之有始终生死也。
圣人于《易》,茍可以常治而无乱、存而无亡者,必深致其意焉。
彼为神仙之说者,贵其生欲其长生,患其死欲其不死,若悖乎天地阴阳常理,推其用心若是而已尔。
乘云驭风,虽非吾之所能必,然保精而啬神养性而益命,全其生毋伤其生,亦岂理之所无哉?
然则谓《易》之与仙相为表里可不可也」?
难者乃解。
既而清父以告予,予谓《易》之为道广大悉备,故凡天下数术皆宗焉,而非数术所能尽也。
仙之与《易》盖判乎其二致,而理之相符有如清父之所云者
故采其说,系于《同归录》之后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数据查询中……
数据查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