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戊戌年四月二十四日奏为兴起天下之治在于和平士大夫之心欲望圣慈二三大臣主其议于上奏闻事伏候敕旨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三、左史谏草、《新安文献志》卷五
臣闻兴起天下治易和平士大夫之心难。
士大夫之心,乃治乱安危之所系也。
使其心皆和平无分彼此,则念虑一务于体国言议必期于可行
高不沽激而为苟异空谈,卑不诡随而为苟同之腐说。
辞符于意,事应于辞,讲明精详规画坚定
以是出命,下以是奉行
纲目牵联臂指应顺
内与外相协,人与己皆同。
心力既齐,朝夕申儆
一日行之有一日之效,一岁行之有一岁之功,何至于皇皇不为哉?
奈何人心不同有如其面。
私见角立公道消亡
此有谋焉,未必非也,方欲行之,而彼之窃议已摇于其旁;
有言焉,未必谬也,方欲举之,而此异议已梗于其后
宁于误国莫肯降心相从
宁于败事莫肯屈意协济
十羊九牧一国三公
取舍既难,推行罔定。
前法淆于后令旧章讹于新制
晨朝之说,不保其莫夜之复尔
今日之事,不保明日皆然
但闻议论繁多不见施行事实
岁月所以虚度治功所以不立,而微臣所以痛心疾首,而不容已于言也。
方今外患未息国步方艰。
陛下宵旰靡遑虚怀无我,冀一闻至论
宰辅寝食俱废,敝精竭神,期洪济艰难
士大夫不能一心以维张国论勠力以共图事功
胸中各险于山川,语下互生矛戟
九重之听之也,罔知所适从;
四海之闻之也,益加于皇惑。
事之小者尚不可望,其有立功之大者,抑何望其有成
臣恐楮弊秤提之以渐,此平稳可行者也,及将以求快意而变矣;
战备守之相为用,此断断不可易者也,又将以立偏见而摇矣。
当人才乏使之时,欲从事舍短取长之说,未必不又罔功为言而易之;
财用窘匮之时,欲从事稽考措置之说,未必不又生事为言而已之。
凡事如斯日复一日天下不复有可为之事,事功不复有可成之期,岂不大可惜哉!
揆厥本原端由士大夫之心不能和平是以议论之多不能归一也。
臣窃思之,天下之事,其始也不厌于多议,其终也必贵于有以主其议。
始而不多,则无以反覆讲明,而求真是之归;
终而无所主,则无以果断力行,而期事功之济。
是必群工百执事聚而议于下,陛下二三大臣相与主其议于上。
不责其议之全利无害,而推择其议之害少而利多
见之也明,行之也果,不轻徇而辄变,不乍为而遽已,则其成也有候,而其末也无忧矣。
商鞅不足道也,犹能坚持示信之说,以赞孝公,而卒以强秦。
范蠡未足多也,犹能坚持骄吴之说,以赞勾践,而卒以霸越。
孰谓以自有之天下,乃泛泛无所主,以危迫事势,乃悠悠不早图哉?
王猛之遣麻思也,及暮而符已下,出关郡县皆已被符。
韩滉之遣何士干也,归家薪米罗门登舟资装器用无不周备
安有使一人迟留而不果行,举一事牵制不能决者?
故夫主议者有定力,则士大夫之心不容于不和平,而天下之治不容不兴起矣。
一得之愚,惟陛下幸裁之,臣不胜惓惓
贴黄〕臣窃见今日楮轻钱重之弊,而熟思所以佐助秤提之术,偶得二说,敢以敷陈
会子以便民之用,而今不便者,以铜镪日寖稀少,而无以为之贴凑也。
近来州县权时施宜,或为纸帖子,或为竹木牌,或作五十文,或作一百文。
不可以通行,而各处行之为便。
尽收二百三百之破旧,而多造二百一百之新券,则自百文以上,皆无所事于镪,而贴凑之数,特百文以下而已
由是人之仰于镪者少,而镪可渐轻矣。
又会价之落,多在输官之时。
官物起催,限急星火钱会中半顷刻难违。
忧责罚之严,只得低价兑纳。
会价一落增长愈难。
若不取之民,官司无以支遣
切计官吏俸给旧例杂支,事若从权,当全用会。
惟有军兵月请,势须半给见钱
约计朝廷之与州县一岁军兵所须若干,先以泉司岁铸之数充之,然后斟酌取诸州县以足之,则所用见镪不多,而所取于州有数
由是官司之仰于镪者又少,而镪可以一轻矣。
两说既行,官民俱便。
军兵之所请者,官以市价兑之,而复充循环之支。
下海之与鉟销者,官严禁令行之,而不持姑息之论。
由是见镪可以常有,官民仰之甚轻,而富室私藏者徒积滞无益,将不待告戒自出矣。
凡此秤提之术,自与见行之令可以并举,两不相妨
无变政易令之疑,而有钱轻楮重之渐。
陛下并与二三大臣熟议行之,实为幸甚伏候敕旨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