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山庵嘉熙四年八月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六、《竹坡类稿》卷二
新安古称大好山水邦人室庐率多依山。
间居平陆,则左右前后,近不跬步,远不三数里,无非山也。
凡人遇物罕见,必骇瞩指目以为奇;
生长于山,朝夕与接,往往玩而忘矣。
方子丰乐溪上,面秦潭山,自孩提髫鬌迄今起居出入无日不见兹山,宜其玩而忘也。
一旦即旧所筑书堂,以「见山庵」名之,而求记于予,若惊喜创见者之为,何哉
记曰:「心不在焉视之不见」。
攫金不见市人逐鹿不见泰山
夫莫多于市人,莫高于泰山,而攫金逐鹿者不之见,心不在也。
苟在焉,坐见于墙,食见于羹矣。
方子之志,巍巍常在兹山也。
常在兹,则见常在兹,安得玩而忘之乎?
畴昔尝游是庵徘徊四顾,其西则黄山支脉超遥蜿蜒,至是而将止。
其北则灵山苍翠罗列屏障,与黄山掩映
其自南而来,则金紫黄罗诸峰,迤逦会于郡闉者也。
而秦潭之山特峙于是之前方子读书于是,会宾于是,食而游与劳而憩于是,每举目见山,宁无感于陶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诗乎?
靖节不徒见也,彼当世相违欲以名节自全惟恐入山不深故以南山发兴焉。
方子年方强仕,才足以酬酢事变,文足以鼓行场屋,将驰骋功名之会,与一世周旋未可遽以靖节之见见也。
予意其见山端然静也得不反观内省,却纷屏虑,而与之俱静乎?
见山蔚然而秀也,得不左图右史摛章绘句,而与之俱秀乎?
见山之高也,得不自拔流俗,而与之俱出其类乎
见山之寿也,得不自立声名,而与之俱传不朽乎?
是则方子之见也,而亦予之有所感也。
岁在壬午宦游于鄞,始获登絜斋袁公之门。
予时寓萧寺,公不以不肖,肯折辈行往来
将归也,公觞之,且赠以陶、韩二文集,而勉之曰:「处则为陶渊明,出则为韩魏公」。
俛仰之间,十九年矣。
出固不能先生长者期望,处其不敢自勉乎?
然则靖节悠然之见,正吕子当家居而日见之耳,若方子则未可也
嘉熙四年八月日,吕某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