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天命人国势劄子 南宋 · 吴泳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三九、《鹤林集》卷一八、《宋史》卷四二三《吴泳传》
生长东蜀,本愚鄙之人,公朝不以不肖,误见擢序,俾玷班列
被命共职而来精思极虑,每自谓居未信之地而言深则为愚,当有道之朝而言巽则为佞
兹阅期年五月,而仅得一清光于此不言焉,则非惟负臣夙心,亦非所以陛下职分也。
臣尝读《书》,至帝舜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至皇祖有训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至成王周官曰「若大猷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未尝掩卷深思以为自古及今帝王所以传授国家所以开承君父所以警戒要不天命人心国势而已
所以迓续其命,收回其心,保定其势,则又不过先事察之、图之、保之而已
然古之知者,能睹未形之几;
而今谋人,则忽已形之患。
陛下躬姿神圣,知烛眇绵浚哲如舜聪明如禹,缉熙成王,其于万事之统,必能见吉于几先销患未形矣。
而臣犹以已形为戒者,盖即一时之事而言也,今请为陛下开陈之。
维天之命,本之一身流行天下,著见于祲象,凡以象与类示人者,天盖不得已也。
陛下自初即位景贶荐臻
比岁以来灾符迭见,异有小大稀稠占有疾舒缓急,臣固不敢枚数
惟是日君象也,而背气乘之;
雷君令也,而春雪隔之。
天之所以叮咛谴告,明以切身之事语陛下者,意亦至矣。
欧阳修有言:「未有不召而自至之灾,亦未有已出而无应之变」。
夫使灾而未应,国之福也。
若其果应,则将以何道消弭之耶?
天变之已形者一也。
天生蒸民,合以为国;
后非众庶,罔与守邦
长天下国家者,不可匹夫匹妇之心也。
所在饥民蜂屯猬结一夫煽逆,千万影从
盗发之始,其原甚微,长吏不为之意。
寻之延蔓而起,大者州城,小者屠乡邑,丁不得耕,女不得蚕,衣冠华族不得保聚
异时汀、邵、建、吉、赣、抚、漳、泉素号积庶之地,今皆莽为盗区,则民情之散亦已久矣
苏轼有言:「未论行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
今虽寇贼小定,而前之疮痍未瘳,譬彼坏木本实先颠,少有微风百枝俱动,此人事之已形者二也。
强在本朝,则精神可以折冲
威在中国,则道德可以制暴。
得致之势者,其可示人以弱而不图强本制胜之道哉?
国朝李沆王旦当国以来国论主于安静,每有建明,率以生事归之。
故其久也,敝事滋多,而国之势亦随以舒缓,今则又折而入于弱矣。
京师临制诸夏者也,而阴窥潜伺,或容嫚侮之奸;
畿甸控扼海门者也,而倏往忽来,不虞航海之盗。
内郡城池,荡若平地
三边藩墙,脆于折柳
富弼有言:「窃计中国之势,如坐积薪之上,火已燃而特未及其身」。
使弼当此之时,将又何言耶?
近者又闻金人残敝之师,犹能扫黑白种而驱之,则谋之及我,恐不待其暇矣!
此又国家之忧已形者三也。
天命去留之候,人心向背之交,国势安危之几,其间相去不能以寸。
使君上下日昃不食夙夜匪懈皇皇相与共图之,则转乖盭太和,化叛离为䜣合,定陧杌为荣怀,特反掌间事而今未尽改为也。
遇灾而惧,所以修德也,灾仅息则遽忘屡省之心;
寇至而忧,所以备患也,寇一退则不式遏之虑。
臣恐今日之后,渐狃于恬嬉矣。
士稍亲所职,目曰崖异,而纸尾占位,例皆閒慢之文书
才涉经世,谓之诪张,而燕居与谈,不过平生常事
臣恐今日之俗,渐趋于熟烂矣。
路朝引对非不虚受也,言者众而听之已倦,则有唯可而施行
郡国奏事非不上闻也,奏者频而闻之已熟,则有停壅而无裁决
臣恐今日之风,渐成于玩习矣。
向者盗发之始,州县咸谓朝廷无保之之意,而今则与之表选良牧矣,与之罢遣贪官矣,与之给诸处钱米矣,与之蠲一年租赋矣。
所少者,特不能下一恳恻之诏,如建炎三年诏书,自布所失四条郡县之间,使之晓然明谕德意,则犹未免壅阏之敝也。
向者咸谓朝廷不遣兵来,而今则下京师之甲,檄诸道之兵,一军金陵一军淮西一军襄阳一军江池,或遣监军为之部辖,会于盗起之处矣。
忧者,独未有总统之帅,如孟庾韩世忠平范汝为故事,使军兵将吏共为一司,则犹未免涣散之忧也。
积兹数事,胶轕纷纭,外之邪气易乘,内之疽根未去。
于此时改纪而更新之,则虽欲迓续天命,而天命未必凝也;
收回人心,而人心未必固也;
保定国势,而国势未必泰山四维也。
虽然,如前所陈,皆事也,非事之本也。
臣愿陛下养心,以清明约己,以恭俭进德,以刚毅发强,毋以旨酒善言,毋以嬖御庄士,毋以靡曼天性杜渐防微澄源正本使君身之所自立者先有其地。
然后移所留之聪明经世务,移所舍之精神以强国政,移所用心力以恤罢民,移所当省之浮费以犒边上久戍之士,则不可以消弭灾变攘除奸凶殄灭寇贼,虽以是建久安成长治可也
臣对君父之始,固不敢浚恒求深之戒,然但见古人居安思危,而陛下居危思安,则臣之所忧乃有重于今日者,此其所以自抒愚忠而不自已于言也。
陛下赦其狂僭之罪。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