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袁侍郎 其六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六、《铁庵集》卷一五
某昨侍坐两见侍郎白云寺最宜为学基。
某非晓阴阳家书也,因观其地据高,且远市嚣,信乎其为宜也
文公在建阳时,以学与刹易,群憸拈为话柄,后亦卒如其议。
顾今事大体重安得有出此举者乎?
每观新创斋舍宛如太学规画,独殿圮将压,或谓草创时移佛宇为之。
两庑短促不足从祀,乃于繇庑过殿处迓曲以行。
求学门未之见,乃于戟门合挂大成殿门牌处代以「府学二字
是有棂门、有戟门,而未有学门也,不称潜藩学校之体,私切疑之。
适更创殿宇有谓宜仿太学立殿于西,况有隙地在,若留有待众议翕然,某亦赞决,而史君黄卿忽以所赐台翰录示,伏读悚𢥠。
神以西为上,极合礼经,诚如侍郎所教,似犹以旧贯为疑。
因考图志旧分庙、学为二,庙在建溪门之东,今其地犹号孔子堂
学在府治,今号为孔子堂巷
今学不知何时移置,建炎再创又葺,刘守子翼立庙于堂。
以志所载,则今学亦非庆历旧址矣。
庆历立学初,及中兴高抑崇诸公置学行都大抵仿京师学,往往未尝颁其式于州县,所在随地随力为之,有合者有否者。
主山厖厚前山可观,尝登意一堂,见群峰献状,曰展诰者居中,奇哉!
殿基既改筑,便与展诰对。
前此明伦堂不对,为旧殿所蔽,而殿又以局促自蔽
今分东西则堂与殿皆见山,如几案前固有之物也,诸生无不欣跃相贺
虽百杵交作斧斤不辍,而犹惕然自安
欲望判明赐榜晓,以解诸生之惑,则大官唱声众口附和,成此千百年学校盛兴,与建山相无穷,皆侍郎赐也。
某比蒙赐书两及使州四月分楮直以弊司所申若固亏两文者,不胜皇汗。
此乃侍郎开阃初所最留意者所谓劄探吏卒之误则诚然矣。
阃、台互遣体访之官毂击于途,不以为凭,而采及吏卒语,非独佥属之过,亦某失检点之过,今当以前为戒矣。
最幸者,使州为秤提之唱既已渐长,诸郡莫不相视,与之俱长。
富沙见兑八十二足,三山不止此,日进不已,庶其还今春百二三十之数乎!
非独以为喜,民间以为喜。
然念此片楮也,始以百七十为准,每降愈下,既仆又兴,仅将及百文,而上下遽动色以为喜乎?
尝试思之,楮之用穷矣,少用而后可以用,必不用而后可以用。
都茶场日造数十万楮而后足吾一日调度,使今得伊、傅周、召而相之,能别撰日数十万缗足以代楮乎?
近见朝家行下徽、抚、旴、邵等郡住罢纸局不觉失喜曰:此秤提之本也,若推此行之,其有益于楮甚大,乃可为国家贺。
最是邵武斗垒,民穷地瘠不堪楮皮之扰,今亦在住造之数,则吾闽之福也。
中兴初未尝识楮,亦足立国侍郎行坐庙堂,其必有道以处此,愿赐教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