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秘书少监上殿第一劄子 南宋 · 袁甫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二九、《蒙斋集》卷四
臣仰惟陛下更化以来广开献言之路,而群臣交进互说,大而朝廷纲纪,微而田野纤悉,远而边鄙变故,近而宫闱奥密
臣下言之,可谓详矣;
陛下听之,可谓熟矣。
至于陛下之身之心者,间虽言及一二,而未有恳恳恻恻竭尽忠爱不顾忌讳不避嫌疑、为陛下尽言隐者
臣一疏远去国一纪,兹叨宠渥,幸觐清光敢不一吐其愚,以报陛下知遇哉!
臣尝读《无逸一书,盖周公晚岁所作,字字真实,吐自肺肝非徒纸上空言而已
观其论商周享国脩短明示两途,若曰由此金玉厥躬,而养寿命之原;
由彼则斲丧戕贼,而失性命之正。
故凡受病之根,伏于隐微萌蘖易生者,周公皆一一先其未病而药之
适情肆欲,是之谓逸,故此书戒以后王惟耽乐之从,亦罔或克寿,惧其心志内荒而纵伐德之斧也。
劳民动众,是之谓逸,故此书戒以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惧其穷极民力,以快耳目之娱也。
轻改旧章,是之谓逸,故此书戒以变乱先王正刑至于小大,惧其骤更数易,而无坚凝之守也。
不恤众怨,是之谓逸,故此书戒以民否则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惧其怨怼繁兴堤决川溃也。
淫刑穷兵,是之谓逸,故此书戒以乱罚无罪,杀无辜,惧其轻视人命,路熟而手滑也。
老臣忠爱先事豫防,列此数条,凛若金科,苟犯其一,害已可畏,兼犯数者,危乎殆哉!
呜呼
周公文王武王付属之任恐恐然惟惧成王自爱重,则于吾责为有负。
故其勤拳真切之意,必欲始终保护成王,全而归我文武庶几无惭托孤云尔
然则无逸一书,固切于成王身心,尤万世帝王药石也。
恭惟陛下智本天锡聪明冠乎群伦犹且孜孜勉勉崇儒兴学,其于帝王之道,盖已吻合无间矣。
抑臣犹愿以《无逸》为陛下告者,盖臣即书以验今日之事,如印券符钥之相契,殆若端为陛下者,不可不精思深省也。
陛下固知情欲之流以保天和,持儆戒之念以弥德性矣,天下以是陛下,臣则未敢以为庆也。
譬彼蔓草暂尔芟薙春阳一转,芃然复生何则
元有蔓草之根,固与无宿根不同也。
泛观天壤之间,嘉禾蔓草同受一气不能两立嘉禾茂则蔓草不殖蔓草荣则嘉禾必枯。
反此理以观此身,物欲之根不去,则性命之基不牢
性命之基欲牢,则物欲之根当绝。
阴阳消长之理,断断乎有不可诬者。
而况女德无极,易以溺人,刚制于酒,克终实难,尤陛下所宜兢兢戒谨也。
陛下固知体恤民情不至积怨讟之衅,存心仁厚未尝嗜杀之念矣,天下以是陛下,臣亦未敢以为庆也。
数年以来江、湖、闽、浙寇乱交作,吾民死于征敛,死于徭戍,死于兵革否则死于饥荒者,何可数计
重以楮令日变物价日增民生无聊怨讟并起
昨者中原可乘之会,臣下规恢之策,淮襄困于馈饷百姓踣于道涂偏师轻动弃甲而复。
然则陛下虽不疲民力以召怨,而民力至今日而竭;
陛下虽无嗜杀人之念,而民命至今日而残。
孟轲有言:「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无以异也」。
陛下心甚仁于百姓,而百姓怨乃归于陛下
无辜死者,虽非陛下杀之,犹陛下杀之也。
无逸》之终篇,论哲王闻小人怨詈,则皇自敬德
大哉敬乎!
敬心常存,必不溺于情欲,必不移玩好,必不劳民,必不佳兵
天下欣然戴之为君,而又何怨之有?
不然兢业一或少懈邪僻乘间而入,侈心虐政,捷出无端
其极也民咨胥怨,怨之不已至于詈,詈之不已至于诅,诅腾于万口,怨萃于一人
周公痛切而言曰:「怨有同,是丛于厥身」。
此怨不归他人,而身实当之。
然则人怨乃移为己怨,祸人所以自祸也。
一至此,虽欲长享天禄,以绵无疆之休,其可得乎?
且夫逸欲之极,至于轻杀,而原其根本,则始于一念
一念喜功伏藏于中,始若甚微,炎炎不已,易以滋炽。
兵端一启,小不如意,则遽敛而藏之
夫敛之固是也,然卧薪尝胆,果为何事
敌国外患所以进德,又岂容信甘言而弛武备乎?
臣恐前日轻举,与今日宴安,其为逸一也。
抑臣又闻之,勤者逸之对也,人皆知勤之为无逸,而不知徒勤亦逸也。
秦皇程书,隋文之传餐,乃丛脞非无逸也,正使日御经帷亲近儒生,若可以言勤矣,然耳听经训而身不行焉,则虽勤亦逸耳。
是故专心致志自强不息,是谓无逸
听之必行,行之必力,是谓无逸
出而与讲读相亲,是心也;
入而与妃嫔相处,亦是心也。
无作辍,无暴寒,是谓无逸
斯道也,在大《易》谓之生生,在《鲁论》谓之仁寿
斯须放逸生理息,一念间断仁寿亏,甚可畏也,甚可惧也。
周公所以保护成王至于寿考者,正以元老大臣其责切己故耳,陛下可不深念于此哉!
曩者将指江东,因辛卯郁攸之后,尝沥忱悃力言逸欲之害。
朝廷以言为讳,抱此孤忠无阶得达。
公道开明乐受忠言,臣敢复以此一悟圣聪,惟陛下裁幸
取进止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