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乙未六月封事1235年6月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四、《臞轩集》卷二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闻人主之职莫大知人知人之道莫先于择相,善观人之国者,惟于所用相观之。
公孙相,千秋侯,而汉家之事日非
九龄罢,林甫用,而开元天宝治乱遂决。
吁,可畏也!
我国家自韩侂胄用于庆元,迄于开禧,甫及十年天下之势如人少壮而得疾,故其疗之也易为功。
史弥远相于嘉定,迄于绍定,凡二十有七年,天下之势如人垂老而得疾,故其药之难为力。
幸而皇天佑宋,弗替丕基柄国权奸不剪自毙皇帝陛下得以川溃矢决之威权,奋雷厉风飞神断
乃眷旧学,进秉国钧,而相臣清之精白一心总领众职,盖将期年于此矣。
然以三十年大坏极弊天下,挐乱胶轕,如甚棼之丝而解之难;
破烂溃裂,如甚漏之舟而补之难。
陛下于斯时也,日与大臣图维可以协心辅政者。
天下人望之在真德秀也,礼闱之榜一造参预之命亟颁,中使及门,而其病不可为,竟有孤注元老之意。
适遭其时京城狂卒因拣汰叫呼市井小夫兴谣言而讥讪,向所摈弃小人沾沾自喜以为天下事诸君子所能济,必其徒复用乃可办之。
一日御笔中出,起袁韶而畀之祠,且将大用之,在廷󲦤绅,重足以立,给舍于是不已于言,陛下从谏如流成命随寝。
当国步多艰之时,决非一相之所可独运也。
戊寅之旦,扬命于廷,爰立二相,清之为左,行简为右。
先是大臣得知,群臣不得闻,不参朝野之论,不稽龟筮之谋。
小人佞,以为命相重事,出于臣下所不测,非陛下断之以独,曷克登兹;
君子忠,以为天下之相,当与天共谋之,若不酌于公言是必冥冥间有为之地者。
况夫必用袁韶圣意已决,继此出命谁敢有言
于是君子之忧日深
臣虽官小位卑,盖不胜宗社之忧,不得不出位陛下言也。
弥远柄国官职除授不待过中先行
郡国文书大率有申而无奏。
陛下一切容忍,若罔闻知
故虽进退人才不由上出,而未尝有「君除吏尽,吾亦欲除吏」之讥;
作福作威,听其专擅,而未尝有「贵为天子不得自由」之憾。
迨夫清之为相,避权则有之,而不敢专权
远势则有之,而不至于怙势
然其心甚为国,而其力不足以副心,德可服人,而其才不足以称德
而又政府协恭之助,宰掾素练之贤,处烦治剧而才疏,临机应变而见钝。
开边一事虽出于帅臣喜功,而清之不能救其源;
换楮一策虽出于枢臣寡谋,而清之不能夺其议。
然而公清平实以主善类,而无妒贤嫉能之偏;
明白洞达以受人言,而无浅中自是之失。
通国之臣,无愚不肖,皆称为君子之相,而非彼相比也。
陛下责治太锐,课功太速,不择忠贤以辅之,乃用行简疏间之,而又欲用袁韶以快其报复之志。
是何陛下惟知有招权纳贿弥远,而不知避权远势之清之,能容养弥远于二十七年之久,而不能笃信清之于二年之暂?
非独愚臣疑之,亦天下共疑也。
臣思之而得其说。
弥远为相之日,以袁韶尹京,以郑损辈领饷,受其不赀馈遗,亦不尽入于私门宫掖之内、貂珰之流,凡所供亿极其腆厚
自清之当国以来屏绝苞苴一介不取雄都巨镇昔有馈于权门者,今则献羡馀公朝奸朋邪党昔有贡于光范者,今乃致慇勤捷径
是以掖庭供需阉寺濡沫色色无之所以仇士良等之怨,而不能即墨大夫之谗。
乃者郑损之家,与之同恶袁韶辈,皆惧及己布置宾客络绎京师乐祸幸灾兴讹造谤交结左右,转以上闻。
非行不足以为相,非袁韶不足以辅之,而訾抵清之为果不足用也。
陛下听断精明,初未之信,而屡惑于铄金之毁,意不免投杼之疑
非独愚臣知之,亦天下共知也。
行简之贤固不可同日语,而人之多言,盖亦有故。
行简为人素号多智,弥远在时,善事惟谨,其性姿多苛,其荐举多私弥远喜其顺己,每事委曲从之。
及与清之共政所见每有不同
况当耄及之年,易犯在得之戒,其身虽未必肯为小人之事,其门必多引小人之徒。
涂人之论,皆谓小人之谗清之,而举行简也,意不在行简,而专在
行简既相,必继用,清之踧踖不安,有去而已
小人谋中,公论谓何
近习阉官废置宰相,此汉、唐世事,曾谓陛下英明之主而有此失,岂不可惜哉!
清之每见百执,必盛言陛下学问缉熙理义多阅,圣德日隆一日,而不知委任之一衰,谗间之易入,是则清之格心事业未至也。
清之直情任理,以待君子之道而待小人广大乐易无有他肠把握堤防未免多罅,故蹈小人之阱而不自知是则清之谋身之计甚拙也。
清之起自书生,位至台鼎奉身而退,于清之何损
惟是方今君子之泽未究,生民之疾未瘳,乃使政府刻薄奸险者得厕迹焉,上而公卿,稍知畏义,必耻与之同列,下而百执,稍自爱重,必不屑出于其门。
凡清之所引用君子势必至一尽去
彼将呼俦援类,杂遝而来,非桑、孔诛求,即张、杜惨酷,非杨兴郑朋倾巧,则杜钦谷永柔邪
得用群憸辐凑凶德参会,孰能禦之?
臣恐天子不独安静之福,且将有生灵涂炭之祸矣。
臣谓人主惟有一心有自明而入昏,有自邪而反正
陛下前日大用德秀者此心也,推此心以往,则所谓韩休入朝,吾虽瘠而天下肥者,可以几致太平
今日之喜用者,亦此心也,推此心以往,则所谓人言卢杞奸邪,朕不见其为奸邪至于危亡不悔
德秀既亡,无以陛下委任,遂使陛下急于为治,有用韶之思。
如医者急于治疾参苓不用,乌堇是求。
自明入昏,间不容发,然反邪为正,特在陛下转移间耳。
德秀虽亡,天下独无人乎?
南广崔与之西浙刘宰,皆其比也。
然此二人老而知止利禄恬然,必不为蒲轮而出。
而与德秀道义合、年德均,膺天下重望,犹幸有西蜀魏了翁在也。
了翁近被文昌之除,侍读之华班、翰苑清职,悉以畀之,天下皆觇陛下之必能大用了翁,此诚反邪为正之机也。
宰职之任固贵有同和衷之美,而亦不可交相正之诚。
人之才品,岂不自知缓急刚柔,赖以相济
玄龄之荐如晦,盖以如晦之断可以赞己之善谋
姚崇之荐宋璟,盖以之正可以济己之应变
所谓五味而后鼎可调,八音而后乐可备。
古今忠邪立之理,若君子小人杂处于朝,而求天下之治,不可得也。
假使行简相而亦用,了翁参于其间,其义当无所可否耶。
风行舟驶,局变棋新,人人自危街谈巷议,此为何时,而风宪之地曾无数十章夏竦者,岂畏谗夫方张之焰,而不敢犯其锋耶?
抑幸时事一变之馀,犹可固此位耶?
章惇为相,林希受其同为执政之诺,为之草制既而掷笔于地,有「名坏了」之叹。
不才,而是非羞恶常心未尽泯没
设在今日柄用,臣恐草制安然为之,不复愧耻矣。
陛下收用群贤,殆为何事,而士大夫官职朝廷一至此甚,是又臣之所甚惧也。
臣自叨第十有九年,未脱选调,方缀册府本无言责何苦撄鳞,实以陛下用舍之际,治忽所关,而官无崇卑,皆不可上负天子下负所学。
此臣平日父师之教也。
伏惟陛下社稷之重,谨辅弼之任,参国人之公,勿左谗言是惑,用君子之德,勿小人有才是喜。
不可萧望之眷顾,使得以蚀其明;
不可魏徵议论,使权万纪封伦得以投其欲。
如此,则朝廷九鼎之重,天下泰山之安矣。
臣言可采,陛下不以人微而废之,固臣之幸,亦天下之幸。
臣罪当诛,谕之执法,声之丹书斥逐之,亦愚臣区区尽忠职分也。
干冒天威,惟陛下裁择
贴黄臣一疏贱不知宫掖中妇姓名为谁,但道路之人皆言有吴知古、陈洵纤巧反覆最能挠政。
大明当天群阴宜伏,岂应有此?
臣愚欲望睿断,将知古、洵益斥逐远方,以绝黄冠左道出入禁闼毁誉臣下得行其私之弊。
贵妃之兄虽得外祠往来湖山通关节巧宦多趋其门。
《易》有「履霜」之戒,《诗》有桃虫之讥,防微杜渐不可不谨。
仰乞睿照。
〔又贴黄封事已就未及上进,忽睹除目崔与之参知政事
中外相庆,不谋同辞
与之年已高,必不复出
设若果来,广去天远必至冬末方可入觐
京城事体甫定,京口忽又告变时事多难如此不可不用人望,以镇服之。
欲乞圣断,于从臣中选负天下重望者以参政府,此诚强本折冲急务,仰乞圣鉴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