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丙申九月封事1236年 南宋 · 王迈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四五、《臞轩集》卷三、《宋史》卷四二三《王迈传》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伏诏书,以季秋中辛明堂蒇事之夕,天大雨,雷非时发声明威震怒炳然甚著,令小大之臣,下至民庶推原致灾之由,敷陈消变之策,凡朕躬过失朝政缺违,悉意以言,靡有所讳。
臣跪诵感泣昧死进言:臣尝观先儒程颐郊祀明堂之制,以为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故于冬至为气之始,祭天而以祖配之。
万物成形于帝,人成形于父,故于季秋为物之成,享帝而以父配之。
古今制度不同,然郊尊而明堂亲,则未始不同也。
恭惟皇帝陛下季秋中辛有事明堂圣祖神宗实与享之,而宁考在天之灵,则为犹亲,于列圣必其享祀之际,俨然若见其洋洋之神,忾然若闻其叹息之声也。
夫何衮冕方升,骏奔在列牺牲未荐,盏笾未陈,而骤霪倾盆黑潦满道,雷轰其响,电晔其光,圣心惕然,惧形玉色
宰执而下,跼蹐颠沛不得成礼而退。
皇天之怒陛下宁考之怒陛下也,至矣。
臣猥以狂愚待罪丞郡,引领鸡赦,至于南陬,比之常年,罪缓旬日,臣诚爱君,诚忧国,朝夕危慄食不下咽
肆赦既颁,惊魂甫定,越再信宿,复睹明纶,则知以明威震怒之故,广求臣庶之言。
臣愚不肖,窃以为阴雨为沴,雷发非时,间亦有之,而独昭示明禋之夕者,此皇天宁考积怒至是而后泄也。
臣请为陛下言其获怒之端与夫解怒之道,可乎?
陛下之身,皇天宁考之所眷佑也。
陛下能敬其身,乃所以敬天而敬宁考也。
曲糵致疾,过于沉酣妖冶伐性,深于陷溺
中宫素以德选,有《小星》惠下之仁;
妃嫔多以色进,有《绿衣上僭之失。
初秋踰旬,旷不视事道路传播人心忧疑
及莅正朝宜远声色嫔御异数横出滋多,尤物为祟,不惟芟夷之,又从而封殖之。
在礼有云:子者亲之枝也,不敬其身,是伤其亲。
陛下一身,十三圣责望所归,千万世本支之所系,不知持觞席之戒,求所以养寿命之原,此皇天宁考所以怒也。
陛下之位,皇天宁考之所畀付也,陛下天位之重,必知有以厚天叙之典,乃所以敬天而敬宁考也。
王何负于陛下,而使之魂魄之无依,岁时绝祀
弥远何功于陛下,而保全其富,可埒国家简记不学面墙之子
窃窥圣意不过曰故王之在霅邸,有暧昧之过,故仇之也深。
弥远之擅国命,有拥护之功,故德之也厚。
不思霅川告变,非出于故王之本心天知之,宁考知之,陛下不知之。
弥远专权,宜受贪天酷罚天厌之,宁考厌之,陛下不厌之。
乱臣贼子何代无有,虽在本朝,亦所不免。
远而京、黼,近而、侂,仅能窃弄威福,以毒臣下未有敢行不义戕贼人主同气,如弥远之为者。
《诗》有《角弓》,为骨肉相怨而作也,乃以民之「胥然」、「胥效」为言,故王之冤未伸,弥远之罪未正,此皇天宁考所以怒也。
陛下更化而后立政用人扫地以求更新执政大臣同心而捍王室,夫何庙堂造命之地,反有剑佩相攻之风?
朋左者则议右之机械深,党右者则诮左之门庭杂。
民讼有司,而左之馆客乃以赂章;
官职朝廷,而右之族党乃以赃败。
甚至浊夫黠子,久在台司招权纳贿犹如曩日金免昼攫而夜或暗投,鸡耻日攘而月犹未已
道揆者若罔闻知,但见榻前奏事谬为恭逊都堂当笔,公肆异同
盘石不任而栋倾,盐梅不和鼎覆庆历车主于必行,元祐之舟戒其偏重
昔者君子协心为国义同一家
今之大臣立党相倾甚于仇敌
天工之旷如此,而陛下方以代天理物望之,欲皇天宁考之不怒,得乎?
陛下践阼以来,民之死水火,死于旱荒,何可胜数?
金人殄灭强敌方兴,机会虽来,事力未至。
妄男子抵掌谈兵深入三京,尅日恢复,轻于一掷折翅遄归弃甲曳兵只轮不返粮食积贮颗粒不留
边鄙之民残于斗战暴骨如山
内地民困转输横尸塞道
国威由此损失国用由此空虚,范、葵、子才之罪于是乎通天矣。
逆全送死,天实诛之,侥倖成功,执以要上。
西蜀数州相继沦没,而巨镇兴元,剿于戎马一屯
京西八郡,莽为邱墟,而要害襄阳,空于北军一炬
宣和拓地,裔域乱华;
开禧称兵权臣函首
惟兵与民相依为生兵端一开,民祸罔极
宝庆以至于今,赤子之歼于干戈者,不知其几万亿
孝子仁人,以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为非孝,岂有夭民之死如此其夥,而陛下方垂拱手视之
皇天宁考之不怒,得乎?
统有正传尊无二上,人之母一,陛下之母三:荣邸则所出也,沂邸则所继也,寿明太后功冠高孟,则天下之母也。
方东朝无恙时,承颜顺色凛如奉盈,彼二邸者安敢顾之
宫室服御竭力奉承恩礼过隆,毋敢议者。
濮园故实,载之瑶编充类而言,礼可义起,何至权度不审,彼重此轻,以私灭公,以恩夺义。
安知皇天宁考之怒,不以外戚有用事之渐乎?
自古妇寺,易生厉阶陛下英明神武如日在天,便嬖使令安敢预政
问之朝野,具识姓名何物巨珰,辄进淫巧
蕞尔近习,久怙私恩贵艳妃嫱辅车相依,能梯群小,能阱忠良,能间君臣,能乱嫡媵。
思昔盛时元老一语,立去守忠宫中内降,深惮杜衍
今朝无厚重望压服之,弱者畏谗,巧者买誉,穿社之鼠莫之敢熏,在墉之隼莫之敢射。
长此不已,为衅叵量。
安知皇天宁考之怒,不以宦官近习有挠政之萌乎?
臣之所言获怒之端者六,而解怒之道,莫切于陛下之身。
臣尝爱欧阳修之言曰:「自古帝王虽号至尊未尝独处
其出而居外不止百官奏事而已,必有经生学士讲论燕闲
其入而居内,不止宦官宫妾而已,必有太子问安侍膳宗室子弟驩然相接
计其一日之中,未尝一时独处也」。
为此言,盖以选立皇子仁宗劝。
愚臣之告陛下,亦如修之仁宗
诚使元良一立国本一正天性之爱油然而生清明在躬,嗜欲日损间有御幸,必精必专。
上帝降祥笃生圣嗣,则选立者归之旧邸,有祥符故事在。
陛下何惮何疑,而不蚤及此也?
明禋五日陛下用汉灾异三公故事,参之淳熙近比中出一纸罢免二相
譬之人子父母之谴而不能堪,则迁怒家相而逐之,即日出关之命,毋乃匆匆乎?
古先哲王之用大臣,疑则勿用,用则勿疑。
群公先正立人之朝,道合则留,不合则去,清之当去久矣见几而作,屡失于几,色斯举矣。
何止于色,抽身不勇,君子惜之。
行简经筵留,果合于进退之义否乎?
廉耻节礼以待君子,故宁损其身,不受戮辱
一介之士馆于公卿之门辞色不顺望望去之。
至于逐客之令已下而又留之,士苟为留则亦可贱矣,况大臣乎!
贾谊所谓重权大臣,而有奴隶无耻之心,惜其党无有以此告之,而嗜进谄夫冀其弃鹿而怀鼷,未免见弹而思炙,反从而怂恿之也。
弥远柄国二十七年,天下人在数十公,或屏弃不用,或用而不尽其才,荏苒至今,彫零殆尽
清之当轴收召诸贤,聚之本朝最后德秀至,参预命下,疾病婴之。
文宗「识卿不早」之叹,至形当馈;
诗人邦国殄瘁」之惜,中外所同。
咨夔继亡,了翁又去,元夫钜人,稀若晨星
陛下既去二相环顾在廷无可当枋用者,乃以相印起与之于南海之滨。
与之天下大老也,其如耄及且病,未必肯来。
揆席久虚,事权不一,性之、鸣复畏首畏尾更相推逊中书之务壅遏不行
陛下起视四海之内,风涛如此,今为何时,而可无济川作楫者乎?
臣之所深惧者,天下之权不在中书必至溃裂四出,或在外戚,或在宦官,或在近习女宠
之世进退大臣听命阉寺流弊之极,遂有定策国老者出焉。
臣言及此不胜履霜坚冰之忧;
陛下听之,宜为曲突徙薪之计。
何况绍定小人渠魁,有表表在人耳目者,朵颐羊鼎日久钻头鼠穴之巧深。
曩者予祠有命,举朝之重足而立交口而争,众怒难犯成命遄寝。
今者无故又予之祠,岂冥冥之中为之地者乎?
臣谓世道升降之机,君子小人进退之会,但卜之宰辅何如人耳。
庆历元祐今日也;
崇、观宣、政,亦今日也。
然为庆历元祐则难,为崇、观宣、政则易。
天其或者与之,宿疴顿苏,筋力犹健,蒲轮一出岂不苍生霖雨之思?
如其不然,彼老奸牵引而至,则天下之事去矣。
去秋轮对,妄臆料惟恐曾布韩忠彦不相能,而小人得以求之;
赵鼎张浚不相下,而小人得以继之。
使此狂言不幸而中,如宗庙社稷何?
臣愿陛下审于择相,参以人望,毋为左右毁誉所惑;
谨于用权,要使常在中书,毋为旁蹊曲径所移。
一相得人庶明励翼
所以当天心而合人心者,必以伸故王之冤、正远相之罪为第一义也。
前者二相所用先后,均为受远相之知,岂无是非之心,而动有牵制不得直遂其欲。
今已用如性之、鸣复,召而未至如与之与夫人所属之诸老,皆非托身冰山者,必能陈大义以广上心,必能主纲常以扶世教,迁西溪之陵而即之高烁,择诸王之贤而主其奉尝
若夫弥远之家,纵不忍籍之,独不可籍其仆妾乎?
弥远之爵虽不忍追褫之,独不可诎其谥号乎
弥远之子纵未欲禁锢之,独不可勒之休致乎?
执政大臣大公存心,以中正许国,出一号令,行一赏罚,于其命令始出之地,其直如矢而又端之,其清如水而又澄之,则诸阃禀神算帷幄,必不至于跋扈飞扬
戚里妇寺近习之徒,受威令朝堂,必不至于诪张为幻
而又旁招俊乂,列于庶位,以备经幄讲论,以充扈从顾问
心正朝廷正,而百官万民正,于以迓续皇天之命,于以简在宁考在天之灵,转灾为祥,易祸为福。
所谓庆历元祐难者,则易将至矣。
臣尝面睹清光冒进人君不可欺天,人臣不可欺君之说。
陛下温颜容纳不斥不怒,畀以祠廪
甫及踰年,又起家半刺宠之。
隆天厚地恩德难酬,寸草报春寤寐在念。
窃见先朝名臣司马光通判并州日,当仁宗春秋方富,而首抗建储大议乃定。
其时在朝公卿所难言者,而言之,仁宗不以位卑言高罪之也。
才品庸陋,于无能为役,然葵藿向阳心实同之。
因明诏之下,控竭胸臆冒进狂言,亦惟恃陛下仁宗之明,故臣得以效光之直也。
干犯天威罪当万死,惟陛下赦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