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周礼讲义1262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九三、《后村先生大全集》卷八五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夏官司马》下/匡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掸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司马:每都上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匡人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
掸人掌诵王志,道国之政事,以巡天邦国而语之,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臣按注释:匡,正也,所以正人
八法八则,乃太宰所以治官都鄙者,今复列于夏官之属,何也?
太宰建此法此则于王朝,而匡人达此法此则于天下法则达而邦国正矣。
地官土训道地慝,谓障蛊之类;
诵训道方慝,谓辟忌之类。
云「观其慝」,谓人之恶隐微而未露者。
观者非察见渊鱼从复道窥人情之谓慝,欲禁之于未然,消之于未萌,使无敢反侧,则惟王命是听矣。
掸,探也,所以探取王志
王者深居九重,君民辽绝上下情常不通,故必发之于政事,见之于播告,如《训》、《诰》、《誓》、《命》之文,曰「敷予心腹肾肠」,曰「朕心朕德惟乃知」,曰「咸听朕言」,则王之志、国之政事固欲其明白洞达万里之远。
训方氏道四方政事上下,是达下情于上也;
掸人诵王之志、道国之政事以语天下邦国,是达王志于下也。
巡者,周行天下,如古者皇华之驰原隰后世輶轩之行郡国是也
上下情通万民和说,而惟王面之乡矣。
司马掌都之士庶子及众庶车马兵甲戒令,以国法掌其政学以听国司马,家司马亦如之。
臣按注释:都,谓王子弟所封及三公采地
家,谓卿大夫采地司马主其军赋
士,谓国子之已命者;
庶子,谓国子未命者;
众庶车马兵甲戒令,谓王有戒令徵兵采地,则都司马致于士庶子,士庶子受而行之。
政音征。
注家以为军赋亦音如字
古者一都一家有政有学,并赋兵甲乡校家塾是也
盖非政无以成天下之务,非学无以成天下之材。
然苟涣散不相统一殊异不能混同,是若都若家自为为学,故必掌以国法而必听于国司马焉。
司马见于经者,列国皆有之,宋孔父晋魏绛是也
司马见于经者,叔孙氏之司马鬷戾是也
司马亦如都司马,听于国司马上下相维脉络相通,此夏官所以首于大司马而以家司马终之欤!
宫伯王宫之士庶子在版者。
掌其政令,行其秩叙,作其徒役之事,授八次八舍职事
若邦有大事,作宫众则令之,月终则均秩,岁终则均叙,以时颁其衣裘,掌其诛赏
臣以《疏义》考之:伯,长也。
庶子,谓王宫中诸吏之适子,庶子支庶也。
版,谓名籍也;
秩,谓依班受禄也;
叙,谓次第材艺高下也;
徒役之事,随太子使役也。
宫伯所掌之政令也。
八次,谓宿卫所在
八舍,谓休沐之处。
宫者必居四角,如宿之拱极也。
大事,谓寇戎之事;
作,起也;
令,戒令之也;
衣裘,若令赋冬夏衣也;
诛赏,谓当其功罪也。
古者君臣一心宫府一体宿卫之士皆世胄之流,其见于经者如伯禽成王学、如吕伋天子虎贲
周公太公之子也,《书》所谓侍御仆从,罔非正人」,虎贲缀衣趣马小尹左右携仆,亦惟吉士岂不信而有證哉!
有亲授职于外,其子弟授职于内,内外无间上下不疑如此,国与家同休戚,君与亲同忧乐治安至于八百年之久,有以也。
季世专取如虎如罴之士为王爪牙而公卿子弟虽有伯禽吕伋之贤,不得亲近
君自君,臣自臣,宫自宫,府自府,古意扫地尽矣。
善乎诸葛亮之言曰:「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臣味其言而有感焉。
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
凡王之馈食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
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
王者富有四海,当享四海之奉;
德合天地,当备天地之产。
膳从肉从善,盖膳主乎肉,肉贵乎善,故王之食饮膳羞专命膳夫掌之。
后,天子之配;
世子天下之本。
故亦以其养王者而养之
食则黍稷菰,其谷六;
膳则马牛羊豕犬鸡,其牲六;
饮则水酱醴䣼医酏,其清六;
羞则出于牲禽兽,以备滋味,其品至于百有二十;
珍则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捣珍、渍熬、肝膋,其物八。
醢人五齑七醢七菹三臡凡六十瓮,醯人共齑菹醯物凡六十瓮以为酱。
馈者,馈而进于尊也。
举则盛馔,杀牲也。
日食大牢,鼎十有二,牢鼎九,陪鼎三。
物谓鼎实陪鼎之物在豆,惟牢鼎之物在俎,故云「亦九俎」。
盛多备礼如此先王固穷鼎俎欲以肥甘足口之为哉?
一人治天下,以天下而奉一人,其礼不可以不极也。
《书》之《洪范》曰:「惟辟玉食,臣无有玉食」。
尊无二上,非玉其食不称也。
虽然,此周礼周公太平法也。
若尧饭土铏、啜土簋而帝,禹菲饮食而王,越句践尝胆而霸,汉光武滹沱麦饭而济大业,我艺祖皇帝赵普炽炭烧肉而议天下事何待膳夫哉!
以乐侑食膳夫祭品尝食,王乃食。
卒食,以乐彻于造。
王齐三举大荒则不举,大札则不举,天地有灾则不举,邦有大故则不举。
王者动以礼乐
乐所以导和也,故王之劝食必以乐,及其已食而彻于造食之处,亦以乐。
食饮膳羞所以养其气体,而乐则和其心志,心志和而后气体充。
将食而祭先,膳夫授之,示有先也。
凡品物以共王之食,膳夫尝之,示有尊也。
凡皆礼之大也,散齐七日,致齐三日,将以致精明而奉祭祀,故其日凡三举
至于凶荒,有疫疠,有天地之灾,有寇戎之患,则味与乐不敢一举焉。
如是然后得礼乐之正。
故尝因是而思灾眚变故,虽治世而亦谦抑贬损,乃贤王本心圣经格言后代明鉴
陛下即位三十八年,间值小警,痛自责躬,岂徒减膳彻乐虚文,盖真佩甘酒嗜音之明训用能年谷屡丰而百姓乐,胡尘肃清四境宁。
贞观之君,旱蝗三载疚心拊恤力行仁义,卒基外户不闭、斗米三钱之效。
开元之主,太平日久骄侈心生。
黎园羯鼓何其乐也,异时夜雨闻铃,何其悲也!
犀箸鸾刀何其盛也,异时胡饼粝饭何其衰也!
一得一失于此可以验矣。
燕食则奉膳赞祭
凡王祭祀宾客食,则彻王之胙俎
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
燕饮酒则为献主
掌后及世子膳羞,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凡祭祀致福者受而膳之,以挚见者亦如之。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世子之膳不会
王祭食,置胙于俎,宾客礼食主人饮食之俎皆名曰胙俎
俎最尊,必膳夫亲彻,不敢使其属也。
稍事,谓小事饮酒也。
按,脯醢腊人醢人共之,膳夫设荐之而已
饮酒,谓燕诸侯路寝之类。
献主,谓代王为主,臣莫敢与君亢礼也。
「掌后世子膳羞肉脩之颁赐皆掌之」。
脩,脯也。
按后、世子之馈,内饔进之,膳夫主其数而已
致福,谓群臣家祭而归胙者;
挚见,谓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来者皆受而膳之于王也。
岁终则会,谓颁群臣则计其少多,惟王及后、世子之膳不会,有尊也。
世子惟膳不会,其馀皆会。
说者谓会其禽则无禽荒之失,会其酒则无酒荒之失,会其服则无好洁衣服之失,所以世子也。
王与后膳服不会,非荡然无禁止也。
太宰九式均节邦用,凡羞服匪朌好用皆在焉,有司不得会计冢宰固得而均节之矣。
周公相业也。
厥后京、黼辈居均节之任,而倡丰亨豫大之说以导侈,领应奉之司以固宠,是知膳夫、疱人享上小忠也,乌识大臣之事哉!
疱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掌共六畜六禽六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鲜薧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后、世子膳羞共祭祀之好羞,共宾客禽献
凡令禽献,以法授之,其出入亦如之。
凡用禽献春行羔豚膏香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犊麛膏腥行鲜羽膳膏膻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膳禽不会
王者一身至眇也,而其为天地宗庙社稷万姓之所系望至大也。
疱人共王膳羞至末也,而共其膳羞所以养王之身则至重也。
六畜马牛羊豕犬鸡六兽麋鹿熊麇野豕兔,六禽羔豚犊麛雉雁
名以命之,物以色之,是谓之辨。
死生,以其气之聚散言;
鲜?
以其物之久近言。
凡此四者,共王之膳而进之。
备品物曰荐,致滋味为羞,至于后、世子膳羞至于祭祀思其亲之所嗜好者皆共焉。
朝聘宾客之在馆,则以禽兽之,书其所禽献之数授之兽人兽人入之庖人庖人出而付之使者
此则为宾客献者也,而其所献王者则又顺四时,均五行,求其气味之和而用之。
用,谓煎和也
行,亦用之义也。
旧说谓则草始生,羔豚美,则物易腐。
腒,谓乾雉也;
鱐,乾鱼也。
则百草实犊麛肥,则阳气大。
鲜,鱼也;
羽,雁也。
鱼潜雁定而肥,故用之。
又曰:香,牛也;
臊,犬也;
腥,鸡也;
膻,羊也。
各取其脂煎和之
凡此皆因其气之盛衰而调其味之节适,盖口纳味,形纳气一味不调一气不顺,皆不可以不谨
岁终其所出,唯王及后之膳禽不会,有尊也。
按《月令》四时所会与此各异,盖周、秦之礼不同
说者曰:此所谓常珍也,若异馔则不可
以为常嗜之,必将口腹万里之远矣,汉以枸酱兴师动众西南夷,唐以荔支立堠置驿取之交是也
祖宗俭德卓冠百王夜饥思食羔而不忍索,虑启无穷烹杀也;
淮白䱹而不肯求之于外,恐开非时贡献也。
乌虖
如是而后可以天下之奉矣。
内饔王及后、世子膳羞割烹煎和之事,辨体名肉物,辨百品味之物。
王举则陈其鼎俎,以牲体实之,选百羞酱物珍物以俟馈,共后世子膳羞
腥臊膻香不可食者:牛夜鸣则庮,羊冷毛而毳,膻;
赤股而躁,臊;
鸟皫色而沙鸣,狸;
盲视交睫,腥;
马黑脊而般臂,蝼。
宗庙祭祀,掌割烹之事,凡燕饮食亦如之。
凡掌共羞、脩刑、膴胖、骨鱐,以待共膳。
凡王之好赐肉脩,则饔人共之。
膳夫之属,疱人共其物于始,饔人熟其物于终。
饔有内外内饔所掌者王及后、世子膳羞割烹煎和之事。
牲体谓之割,熟物谓之烹,煎调五味谓之和。
体各有名,如脊、胁、肩、臂、臑之属;
肉各有物,如胾、膰之属。
百品味,举成数言之也,酱物珍物皆在焉,以俟馈也。
至于腥、臊、膻、香不可食,如牛之夜鸣者庮朽也,羊毛之结者为冷,长者为毳,犬之股赤疾走不常者,鸟失色鸣嘶者,豕之视盲而睫交者,马黑脊而其文般旋至于臂者,皆不可食。
盖物反常为怪,凡人犹有食忌,况至尊乎?
内饔之所必辨也。
宗庙祭祀,谓四时禘、祫月祭之类。
说者曰:内饔不掌外神
饮食,谓宾客
共羞、脩刑、膴胖、骨鱐之者,以待共膳也。
刑谓铏羹,膴谓肉脔,胖谓半体,骨谓体之连骨者,鱐谓鱼之槁者。
若夫王有所爱好而赐之肉脩,则使饔人之属共之,不必内饔也。
臣惟内饔之职,其要在于割烹煎和
臣今章分句解若非子远疱厨之义,然古人比作相如盐梅,比治国烹鲜安得伊尹者而使之割烹,如傅说者而使之调和哉!
外饔外祭祀之割烹,共其脯脩、刑膴,陈其鼎俎,实之牲体鱼腊,凡宾客飧饔飨食之事亦如之。
邦飨耆耄孤子,则掌其割烹之事,飨士庶子亦如之。
师役则掌共其献赐脯肉之事。
外祭祀谓天地山川社稷四望之类,外神是也
掌其割烹,共其脯脩、刑膴,陈其鼎俎而以牲体鱼腊实之,宾客飧饔飨食之事亦如之。
夕食为飧,熟食为饔。
飨如行人飨礼九献之类,食如行人食于九举之类,皆厚礼也。
耆老孤子,谓死于王事者之父母与其子也。
庶子,谓充宿卫内、备守御外者也,皆先王之所爱遇,故燕飨之。
师徒田役,尤当序情闵劳,故于劳遇犒师之时,有饮献赐予之礼。
臣尝反覆外饔所掌五事祭祀宾客之外,如耆老孤子、如士庶子、如师役居其三,皆所以用众者也,古人拳拳焉。
盖人之情未有不畏死而贪生也,先私而后公也,恶劳而喜逸也,上之人有以激之,则生者可使死,私者可使公,逸者可使劳。
饮食虽末,礼意寓焉。
羊羹不及御者宿怨
鹅䏑见遗英雄,畜憾。
淮阴壮士不忘漂母翳桑饿人卒免宣子,是可以微末而忽之乎!
烹人掌共鼎镬给水火之齐,职外内饔之爨烹煮,辨膳羞之物,祭祀大羹铏羹宾客亦如之。
臣按郑康成注:镬所以煮肉及鱼蜡,既熟乃升于鼎
齐谓多少之量,言实水于镬,爨之以火,皆有齐也。
爨,注谓今之灶。
《周礼》《仪礼》皆言爨,自孔子以后皆言灶。
膳羞之物:其来献也,内饔已辨于始,及给付也,烹人又辨于终,谨之至也。
祭祀大羹铏羹宾客亦如之:注谓不致五味大羹,加盐菜铏羹
祭祀郊天祭地大礼必简明水元酒是也
宾客大享圣贤,礼有隆杀牛羊仓廪事,舜祝鲠祝饐养老是也
其后鼎肉子思,醲酒待穆生,礼益薄矣。
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藉,以时入之,以其齍盛
祭祀萧茅,共野果蓏之荐。
王之同姓有罪,则死刑焉,帅其徒以薪蒸,役外内饔之事。
郊外曰甸。
说者曰:王藉在郊故以名官
教民之义,故曰师。
属,谓府史胥徒也。
以耒犁地谓之耕,以金芸草谓之耨。
古之王者仲春躬耕帝藉
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也。
以时入之:谓夏熟禾黍秋熟十月获之,送于地官神仓
齍盛:谓祭祀所用谷也。
粢,稷也,谷之长也。
在器曰盛。
祭祀萧茅:萧谓香蒿立祭前,沃酒其上,《左传》曰「包茅不入无以缩酒是也
野果蓏之荐:有核曰果,桃李之属;
无核曰蓏,瓜瓞之属。
《礼》荐樱桃、《诗》采蘩采蘋是也
王之同姓有罪死刑焉:《文王世子》曰:「公族死罪则磬于甸人」。
又曰:「狱成致刑于甸人」。
古者刑人于市,惟公族刑于隐者不忍暴于外也。
帅其徒以薪蒸,役外内饔之事:木大曰薪,小曰蒸。
薪蒸亦出于甸,耕耨之暇,人各采薪以供烹爨,则歛不及民矣。
按郑氏谓甸师乃共野物官之长,禽兽鱼鳖莫非野物,而以稼穑之者重本也。
兽人掌罟田兽,辨其名物
冬献狼,夏献麋,春秋
时田则守罟,及弊田,令禽注于虞中。
祭祀宾客共其死兽生兽。
凡兽入于腊人皮毛筋角入于王府
田兽者,掌其政令
臣按兽人掌罟田兽,盖先期而罟取其当田者,谓生致之以备田也。
名物麋鹿狼麇野豕兔之属,以其群游取食,或害苗稼,故田而取之,苟非其所田则勿取,此所谓辨也。
《传》曰:「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角羽毛齿革不登于器,则公不射」。
使非名物素辨,则当田之时岂暇择乎?
兽人既罟获于其先,及田则虞人执之以俟,《诗》谓「一发五豝是也
先王之田而非后世从禽之谓也。
守罟以备纵逸,既田而止之之谓弊,虞人植旌于中,兽人令田众各以所获置其下,公献之外得分取之,然则共王宾祭膳羞亦无几矣。
若夫冬夏春秋以时献,则有不时不食之谨;
皮毛筋角藏以备用,则无暴殄天物之奢。
掌其政令不过使民蒐田以时而已
兽人职掌区处纤悉如此先王交于万物有道自奉有节,可槩见也。
然臣尝疑兽人府史胥徒止与庖人相等,夫麋鹿狼麇野豕兔之类,岂四十人能调服?
及观夏官之属有所谓服不氏者,掌养猛兽教扰之,祭祀则共猛兽,有宾客之事则抗皮。
说者以为虎豹熊罴属也,盖又难于兽人,乃无府史与胥,仅有四人而止。
去古既远,书难尽信,使其果尔,亦足以先王不以劳人也。
膳盖虽无六兽未为欠阙安所猛兽乎?
臣闻周公武王,驱虎豹犀象而远之矣,服不氏何为
又闻作《无逸》戒成王,曰「文王自朝至于日中不遑暇食」,「不敢盘于游田」矣,专设田兽之官列于庖膳之次,固亦宜在所略,臣是以备著之。
󶻨人掌以时󶻨为梁,春献王鲔,辨鱼物鲜薧共王膳羞
祭祀宾客,共其鱼鲜薧,凡󶻨者掌其政令,凡󶻨征入玉府
鳖人掌取互物以时鱼鳖龟蜃狸物春献鳖蜃秋献龟鱼祭祀共󶳡蠃蚳以授醢人,掌凡邦人之籍事。
臣按献人、鳖人分两官者,鱼浮游则用网笱之具,介物狸藏则用籍刺之具。
绝水为梁,以笱承其空而取鱼,《诗》曰「敝笱在梁」、又曰「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是也
月令季春荐鲔于寝庙,此曰「王鲔」,献其大者
四时不取鱼,鲁宣公滥于泗渊里革非时谏。
秋冬不如春月泽梁之盛,故特言
共其鲜薧者,或可以生鲜,或可以薧乾,必预辨而为之政令也。
互物介甲之物,龟为介虫之长,王用以卜,故不名官
簎谓以杈刺之于泥,犹庄周言「擉鳖于江」。
介甲而狸藏者皆籍,故曰掌凡邦之籍事。
不但龟鳖能狸藏,鱼亦有之,鳅鳝之类是也
󶳡,蛤也;
蠃,螔蝓也;
蚳,蛾子也。
互物之小者则醢人受之。
大戴记》曰:甲虫三百六十。
尔雅》及后世江》《海》赋中名物甚多,此特举其可醢者耳。
古人祭祀之礼,内致其敬,外备其物,设官如此纤悉
然其献也,各着时之一字,盖欲蠕动之物无一不遂其生,不得已而取之,必以其时可也
伊尹有夏之德,曰「鱼鳖咸若」;
孟子王道之始,「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
彼以矢鱼见讥,羹鼋召乱,始谓田献饮食之微,安知其患之至此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