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真西山送陈端父宰武义序后(宝庆二年) 宋 · 黄自然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六一
陈君端父之宰武义也,贰卿真先生序以宠其行,自然不肖,亦辱惠教。观其本仁义以为治政之方,即持敬以为存心之要,皆公得之学问,验之躬行,而发见之辞章,非饰藻缋以为工者比也。率是以往,雪霜贸贸中,还此天地春,将复有叹而咏、咏而歌者,武义之民其幸哉!或者闻而请曰:「《大学》言为人君止于仁,文公以为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子男之邦,视民最亲,有君道焉,则曰恺悌父母也,曰若保赤子也,曰平易近民也,稽之于古,有成说矣。公以义并言,得无他意乎」?自然应之曰:「仁为体,义为用。义者,所以全其仁也。惟心之爱之也切,故己之体之也至。痒痾疾痛,若己隐忧,则吏奸必戢,常恐害民;强梗必锄,常恐扰民;蠹政苛令,是刬是革,常恐一毫不便于民。此义也,而皆所以为仁也。不知一言之仁,无以立为政之本;不明两言之仁义,无以达为政之用。由是观之,《大学》言仁,而义已在中。公兼言仁义,实深得《大学》之旨,有异乎哉!且独未读《中庸》乎:哀公问政也,夫子告之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若专于仁矣,而仁之为人,义之为宜,必以是终焉。语其本则全体是仁,语其用则无一非义,有异乎哉」?以是说私质于公,公曰:「子言政合我意,子其发明,以补某不足」。武义君心醇而气和,与之处终日,不见其喜怒之色,盖天资厚于仁者。知所以为仁,必知所以为义矣。苟徒悦近似之名,不究精微之蕴,则煦煦之恩,流于姑息,岂《大学》止于仁之谓哉!因次其语,并以荐之武义君。傥未弃绝,他日为政之先后次第,尚当从君一一请之。丙戌腊月望后二日,黄自然拜手敬书。
按:《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八《送陈端甫宰武义序》附录,四部丛刊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