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八月朔视朝转对 南宋 · 徐鹿卿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清正存稿》卷二
闻人主之职,论一相
论相之道,非取诸一旦之暂,决于一人之私也。
苏轼有言:「民自择相,我与受之」。
厥后杨万里推演其说,曰:「人主不能为天下宰相能为天下宰相」。
盖天以为相者,吾相之,而己不与焉。
谢安之东山王导之在江左裴度之在绿野文彦博富弼司马光之在洛,世无贤不肖,皆信其为可相也。
故未相而人望之,既相而人服之,其为治易矣。
陛下临御二十有二年,往往当馈叹息,恨无,而天下亦且以为无相之可择。
呜呼
苻秦何世,犹言王猛
石晋何时,犹有桑维翰
祖宗三百年涵养天下,而人物凋丧若此陛下亦尝思其故乎?
士大夫德望伟特非一日而成;
气节衰颓,亦非一日而坏。
端平之初天下以为相者,在真德秀
德秀之得此声于天下也,岂偶然哉?
脩身,其立言,其为政积数十年然后实立而名随之。
陛下起而受之,且乡用矣。
不幸而天弗假之年,则是圣意之一孤也。
其后行简、宗勉相继沦谢陛下尝自以为得相矣,而天下疑焉。
化弦更张在列者众。
陛下与神为谋,独注意于臣钟、臣范。
是时天下以为相者未有出于二臣之右也,亦必其素履有以大信乎人矣。
曾未三月,而范又止此,则是圣意之再孤也。
老臣当国志行正洁,户庭肃清名器无私授,法度轻易持心忠厚遇事权衡陛下真能天下宰相矣,而又以疾告。
事变如云方来未已诸葛亮食少事多,识者过为之虑,是非特臣私忧之,天下实共忧之,大臣亦自忧之。
陛下纵不轻于并相,亦安可以不储相?
而或窃窥圣情,疑无定主。
天下以为无相可择,而陛下亦且以为无相可受,是非一日之敝矣。
侍从者,执政之储也。
执政者,宰相之储也。
苟平日之侍从不取可以执政平日执政不取可以宰相一旦揆席偶虚,方乃彷徨四顾厚诬天下之无相,是固陛下之所当回思深省者。
开禧嘉定斲丧之馀,士气不振久矣
三数年间,以文待清修志行之士,而实用从谀承意之人。
凡积而至于政府至于从者,多非国人之所可。
清脩志行之士始进而终退,暂内而久外。
士之不自爱重者,又未免舍所学而从彼。
天下以为无相之可择,是固无怪也。
虽然取人梦卜,今不容骤行矣。
则凡尝预钧枢之选,居禁近之地者,其德量才器,已在渊鉴之中。
察于众望之所同,而决于宸断之所独,固不害其为储相之地也,岂必皋、伊周、召古昔而后用之哉?
自古论相之法,一曰学力,二曰才力,三曰心力,而福力不预焉。
学欲其正而通,才欲其弘而毅,心欲其公而大。
既然矣,又于其力量观之,投之以轇扰而不乱,试之以事变、临之以利害而不夺,夫是之谓力。
魏文侯一闻李克之言,以为「吾之相定矣」。
陛下苟致察于此,将曰:「吾之相定矣」。
然知所以今日之相,又必知所以他日之相。
文昌侍从,稀若晓星
两省枢下,率多并组;
都曹枢掾,去如飞鸿
今日艰于得可用之才,则他日艰于得可相之才,亦其势之必至也。
储才之道无他,在养之而已养之所以储之也。
试之职任,养其才也;
示之容奖,养其气也;
责之事功,养其望也。
养而储之,则相才出乎其中,将不胜其用矣。
虽然,此储相之道也,又有为相之道焉。
陛下更化以来登用俊良未尝自决一己,而每每取信国人,无一不当其选矣。
然使大臣每日一入政事堂如此图回
言语侍从之臣间日清禁如此献纳
儒生学士时一趋经幄如此讲论
臣等百执事逐日一入局,如此分治
谓之不为不善可也,以之扶衰救败,则未也。
何则
志气不强规模不立也。
然则如之何
曰:尽屏私意,尽扫弊例,尽任官不任吏,宫中府中一体通国上下一志
今日志气规模断断当出诸此也。
苟得如臣前所三力之全者而负荷之,则陛下能事毕矣。
蚁虱小臣,共贰宰属宰府大议不敢及,乃顾而言他,臣之耻也。
圣神财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