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经筵入奏劄子(二 淳祐中 南宋 · 牟子才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宋代蜀文辑存》卷八六
臣猥以空疏,充员夕说,诚意未至,启迪蔑如
比方彻讲疏恩,兹又执经启席,适当阳长之候,敢后忠告之言?
臣尝读《易》至《复》卦私窃妄论,以为天心之复,有人心之复。
一阳生积阴之下而芽蘖动者天心初复之端也。
方阴阳动静之未分也,无思无为寂然不动,天地生物心几熄灭
当是时也,谁得而形容之?
及至震阳之来,动于坤下,因其一动,而天下皆知将为生物端倪
向者天地寂然不可形容之心,方得窥见其万一。
程颐曰:「阳复于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
先儒皆以静为见天地之心,是不知动之端乃天地之心。
非知道者,孰能识之?
杨时亦曰:「复也者,阳始生动之端也」。
知复之道,则天地之心可以默识
尽心知性者,孰能见之?
所谓天地之复也。
方其喜怒哀乐之未发也,浑然一中无所偏倚赤子纯一心几隐晦
当是也,谁能推而明之?
及至感而遂通,随事著见,因其已发,而天下皆知其为体用动静
向者大本达道泯然不可推究之心,至是方得窥朕兆
张载以为静而动,天则无念无为无所主宰
常然如此,人之德性亦与此合,盖进德之基也。
朱熹亦曰:「天地生物心几灭息,而至此乃复」。
可见在人则为静极而动,恶极而善,本心几息而复见之端也。
所谓人心之复也。
使天地之心当纯坤十月,消而不长,往而不来,出而不入,衰而不盛,亡而不存或有隔塞或有扰乱,则芸不生,荔不挺,麋角不解水泉不动,而天地之复几于熄。
阴疑于阳,阳战于阴,变而为闭藏者乎?
使吾之一心情欲动之,喜或过喜,怒或过怒,哀或过哀,乐或过乐,或有偏倚或有乖戾,则三辰失行山川崩竭不止天地不位;
兵乱凶荒,胎殰卵殈,不止万物不育,而吾身之复几于熄。
非不不和极其所致,则变而为灾异者乎?
故阴阳之未定圣人扶其阳于萌芽发达之初,抑其阴于气势穷极之后,使阴阳顺动造化流行天地之复浸以刚大,无一壅遏,而有以成其天地不及之功。
喜怒未定圣人则致其戒于不睹不闻之地,谨其几于隐微幽独之际,使喜怒和平血气循轨一身之复充满周全,无一差谬,而有以全其天地至纯之德。
如是,则未定阴阳天地无极不反之气;
未定喜怒人君岂有久而不平之心?
何以言之?
复之为义,在天地间则为阴阳,在人心为善恶。
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
不善即阴也,善即阳也。
五阴,下一阳,即沈迷蔽锢也。
一日忽然省觉,即阳机发达之始也。
齐宣王甲兵,危士臣,召怨于诸侯可谓极矣。
及其不忍觳𧥆,即见善端之萌。
汉武帝穷兵黩武,好神仙,崇土木可谓极矣。
及其轮台一悔,即见善端之复。
观乎此,则一阳之复,非陛下进德大机栝乎?
臣请极言复》卦六爻之义,以为圣德之助。
初九阳爻处《复》卦之初,失之未远者也。
一阳居众阴之始,复而不远者也。
在《易》为最贵,是复之主也。
人性至善人心至良,本自无过
起念动,其过始萌,瞬息之间,忽千万里,岂止于悔?
先儒以为而后有复,不失则何复之有?
惟失之不远而复,则不至于悔,大善而吉。
至哉言乎!
此正不远复微旨也。
陛下对此阳刚深惟其义,苟能曲致戒谨,凡前日喜怒未定,稍有过差,即当随事觉悟,毋使其已形之恶积而不散,激而为灾咎变乱,则积复于善,不祇于悔,大善而吉之道也。
所谓不远而复也,顾不足圣德之助乎。
六二虽阴爻,处中正,而切比于初,在上无应,以分其从阳之意,能下仁也,复之休美者也。
复者,复于礼也,复礼则为仁。
仁者天下之公,善之本也。
初复于仁二,能亲而下之,是以克己复礼之仁而下之也,以其有不远复之仁而下之也,非植党缔交也,非比周为私也。
则是因人之善而复己之善也,因人之仁而复己之仁也,岂不为复之休乎?
陛下对此阳刚深惟其义,苟能事致曲不以切比于初为非不以志从于阳为非不以中正亲仁为非,则休复之吉不特归美于六二之臣,虽六五之君,亦有谨恭下士柔顺助阳之实矣,顾不为圣德之助乎。
六三以阴居阳,不中不正,而又处动之极,其守则固,故屡失屡复不安于复。
操存舍亡,盖俛仰之间耳。
喜怒哀乐之失既已流宕,困而后学,悔而后变者,以此涉世,其危滋甚,故曰厉。
然复而频,虽晚矣,不犹愈于迷而不复者乎?
陛下对此阳刚深惟其义,凡二十九年之中,心之所存不能无过,然亦未尝不悔
躬之所履不能无失,然亦未尝不复
既复既失复悔,不知失几悔矣。
悔误纷纷,久而未定是以圣德未能光新,以频复之厉耳。
自今勿以危厉无咎而遂其过,勿以躁动之危而玩其过,勿以陷于众阴之中而愈滋其过,则无咎之义,不独六三之臣擅其善,陛下亦得善补过之义矣,顾不为圣德之助乎?
六四近君之位也,六居外体之下,而曰中行者,卦一阳五阴,自二至上则四为中。
六四居上四阴爻之中,履得中正下从初九正应之阳,独得所复也。
人之本心未尝不善积习所移,遂陷于恶。
有能超然自拔于群邪之中,以从阳刚之君子不为所陷,是得中行,为独复其本心也,其真知所择而从道哉。
不言吉凶者,以柔居群阴之间而初阳甚微,未足有为,故圣人但称其独复。
陛下对此阳刚深惟其义,当是非无定见好恶无定守,从欲而流,从邪而陷,从习气不反,察群阴之盛而勉其中行独复之心,忿一阳之微而扶其终不克济之志,则刚复而长,动而顺行出入无疾,朋来无咎而阳不孤矣,顾不为圣德之助乎?
六五以中顺之德处君位,能笃厚
夫复是厚而笃,用力仁者也。
然极乎高明者有高视四海之心,详于致察者有轻视群臣之意,物欲深者天机必浅,心量狭者所守易摇。
其于善道,虽得必失,虽明必昏,不若静重专悫者之可保。
此六五敦复所以无悔也。
阳复微之,以柔居尊下复无助未能至亨者也,能无而已
易》中阳长之卦,凡在上阴柔之主,则未尝不附顺之
故于《临》《泰》之五皆吉而复,与《大壮》之五皆无悔
圣人为君子之心也。
陛下对此阳刚深惟其义,凡世所谓阳德之刚者,勿逆其进,勿遏其长,过焉容而贳之,不及焉扶而矜之,去其所意必固我之私,成其所中顺笃厚之实,则君子所恃小人不敢肆矣,顾不为圣德之助乎?
上六阴柔居复之终,偃然在上,最远于阳,迷而不反者也。
君道过亢,迷与妄行故有眚灾
天灾自外而来,己过由己而作,用之行师则终有败。
及其国君陷于凶祸,虽至十年之久,亦不克从。
盖阳虽微而渐长,阴虽甚而向消。
将消之运不能敌方长之势,故终无获吉之理。
陛下对此阳刚深惟其义,乃举事不合乎理,不顺乎天而为阳德之害者,去其迷而使之不至于迷,反其极而使之不至于极,惩其妄而使之不至于妄,矫其偏而使之不至于偏,无轻喜焉,以泄阳德之微,无轻怒焉以滋阴浊之欲。
陛下心本喜怒也,陛下天下之喜为喜,以天下之怒为怒。
如尧之明俊德,喜在俊德,尧何与焉;
舜之诛四凶,怒在四凶,舜何与焉。
如是则阳盛而长,阴衰而消,凶变而为吉,灾变而为祥,败必至于成,害必至于利。
利害之机,无出于此,顾不为圣德之助乎?
夫阳在天地间,至实而不虚也,至美不恶也,至大不小也。
然至实为天理至虚为人欲,而天理人欲相对也。
至美君子,至恶为小人,而君子小人相胜也。
至大王道,至小为伯图,而王道伯图常相夺也。
天下安可不致其别而谨其所择耶?
故知天理之为贵,则处心积虑,必以纯一立政造事,必以阳明,而人欲之私不以陷吾衷也。
知君子之为美,则尊崇有德,必开诚心信用仁贤,必布公道,而小人之恶不可进也。
王道之为大,则修义明道,必不计功,理财正辞,必不谋利,而伯图之狭非所用也。
陛下在位久,阅天下之理多,而又将之以缉熙之学,其于《》之一卦固已晓然洞究其旨矣。
区区小臣犹敢矜萤爝日月之下,效涓埃川岳之前者,顾以阳刚方长,阳德浸亨,臣虽至愚极陋,其敢它有论建,以悖天德
是用当阳复之初,专以《复》卦终始之义自靖自献,以效芹曝之私。
陛下赦其狂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