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社仓利害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九、《鲁斋集》卷七
社仓之法,人皆谓始于朱文公,而不知始于魏国录元履
魏公初行于建阳招贤文公效而行之于崇安五夫
文公之法与魏公少异。
招贤之仓遇岁不登告发,及秋歛之,无贷息也。
五夫之仓春贷秋敛收息二分,小歉则蠲其半,大饥则尽蠲之。
此为小异
魏公之法虽疏而简,文公之法虽密而烦。
二公同门友也,杯酒从容之间,未尝不交病之。
魏公病文公曰:「不当荆舒聚敛之馀谋」。
文公病魏公曰:「不当久储速腐,惠既狭而将不名也」。
当时亦莫能决其是非
要皆常得如二公之贤,则法俱无弊,奈二公不常有也。
东莱先生常谓文公曰:「子之谷取之有司,而诸公之贤不易遭也」。
南轩先生则曰:「立法无其本,用法无其人」。
虽指荆舒,实为朱先生发也。
此其深长之虑,有朱先生未及思者。
仁人急于爱人利物,念有生之类莫非同体,其忍坐视饥饿,转于沟壑,化为盗贼哉?
恻隐之发,如救焚拯溺何暇逆计其后日之不得人而遂已乎
朱先生盛心也。
若夫二分之法与青苗异者,盖荆舒济人之名,罔其利以供上之用;
朱先生济人之实,储其利以复为民水旱之防。
心之所发,惠之所及何啻霄壤
青苗社仓,其不审亦甚矣。
朱先生异日自悔其法之未尽善,故谓元履之言虽疏,而其忠厚恳恻之意蔼然三代王政之馀风,岂予一时以便事者之说所能及哉?
后日之请,所以必曰息有年以免者,则犹以不忘吾友之遗教也。
逮其晚年,又自忧其无守法之人,故曰「有治人,有治法」。
此虽老生常谈,然其实不可易之至论也。
无人以守之,则法为徒法不能自行
况于所谓社仓者,茍非常聪明仁爱之令、忠信明察之士相与并心一力,以谨其出入而杜其奸欺,则其法之难守,不待已日而见之矣。
此又予之所身试者。
吁,朱先生晚年之意,即张先生昔日之言也。
大抵后之好名不深朱先生晚年之意,不深张先生昔日之言,自其立法之初,考覈不精周防不密,则已与二先生之意异矣,谓之好名可也
由是婺女社仓始终沿革,有可得而言者
恭睹淳熙八年朱先生申请社仓指挥若曰:「其敛散之事,与本乡耆老公共措置州县不须干预抑勒」。
至哉言乎!
此行法者所当共守也。
今也不然,领以县官,主以案吏,各乡又非有德望人为官吏所畏敬者,俯首听命,茍且逃责利害不敢专决奸弊不敢自惩。
玩舞虚文壅塞实意,吏既慕于前;
权宜伸缩随时轻重,吏则议其后
贤者不屑与之相牴牾也。
立法不审一也。
昔之法也,先给以米,贷以米,歛亦以米。
今也不然,歛以钱,科以籴。
若能薄增厥直,亦何患民之不乐输哉?
价既不平,谷不时至势必于敷扰以抑勒人情之所不堪小民未受其利,中产先被其害。
立法不审二也。
后之继者虑既贷而民不尽偿,则社仓之惠穷而追呼之害起,故朱先生之法一转而为魏公之法。
但储于乡以备岁之不登,及其岁之小歉也,又不以贷而以粜,则魏公之法又转而为广惠之法矣。
然而积之既久则化为浮埃腐土,果如朱先生之忧。
夫以天地生民之宝,百姓日用之天,弃之于陈朽败坏之域而不顾,是诚何心哉?
及其发之也,虽痛损其直,而民不以为惠,有至不得已而食之者,反不如糟糠鲜洁,直不以人类待之矣,是又何心哉?
其未发之时,主者谨视封钥,不敢以新易陈。
差官检视盘量既有酒食徵需之供,又有人偷窃之耗,主之者凛凛度日,有破家荡产之惧。
所以乡之善士不愿委请而多方脱免词讼反至纷纷
甘心任责者,率是豪霸之人,即时移易私用,空其封鐍及至检覈,不过旋赂官吏
连年旱伤,米价顿踊,虑其账给见底,反巧为说辞,以蔽当路,宁科抑不敢尽发也。
社仓立法本意,果如是乎?
所可大虑不特此也,当其再籴而偿之,价不逮时,例行抑,或增会价,或添斛面,或责以上色之米,或有数十里担夯之费。
犹云可也有产者惴惴然恐后日不给钱而白米,如和买罗绢之类,此亦不得不及此
而况今日常平义仓之米,即昔日备水旱之米也,原亦自乡而移于邑,自邑而移于州
今若重民不堪命
故当一番籴之时,吏持其柄以为乞取之资,其害尤不小
是岂治世良法哉?
切谓爱人利物诚心,又须有无我之盛德,既足以天下善言而后可以行天下之公法
求名不足以行法自是不足以行法泥古者亦不足以行法
图利不可以奉法避事不可以奉法不知民吾同胞者亦不足以奉法
非特上之行法未遇而下奉法者尤不易得也
所谓立法无其本,用法无其人,至是而益验矣。
古人有言:「谷贱则伤农,谷贵则伤民」。
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秋成之时,百逋丛身,解偿之馀,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农人终岁服勤之劳,于逋负拟偿之时,则谷贱而倍费
及其不惮经营艰苦,籴于青黄未接之时,则谷贵而有倍费
是谷贵、谷贱俱为民病也。
昔人既有广惠之法,谷贵则损价以出之,谷贱则高价以入之,一出一入低昂适平,其法至简,其事易行,无社仓前者之弊,法亦良矣。
朱先生之法三转而下同于广惠者,此所谓泥古善继前人之志者矣。
然而前日出价既损,而前日入价反高,原额不无有亏折。
欲望台慈一以爱人利物为心,而不计原额亏盈,庶不失老先生遗意
茍以原出价敷抑人户籴价,非特今日重困,是为异日白敷之渐也。
为民父母,以若保赤子存心,必不忍作俑于此
或以原额不可亏折,乞就本州权暂关钱拨助,以俟后日盈价输偿,亦甚易行也。
僭越出位不胜震恐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