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四、《鲁斋集》卷四、《佩文斋书画谱》卷八八、《古今图书集成》字学典卷七九
序曰:考古士之常业也,考圣贤成法而后识事理之当然
天文地理律历制度,凡所当考者不一
至于治乱成败是非得失之迹,尤不可不考者也。
若夫书之为艺,有六义,有八体,有脱简缺文之疑,有豕亥鲁鱼之辨。
考者考其字之讹谬也,非考其字之妍媸也。
考其字之妍媸后世末学也。
梁武评书,按一时遗迹,蔽数语以形容,此乌足以尽其精微哉?
袁昂又评之,唐人又评之,本朝诸公从而评之,大抵祖述意而异其辞尔。
梁之庾肩吾品第高下唐李嗣真亦效之。
此固未易工也,亦不过论其大体而已未有提出一碑一碣纵论善恶者,尤未有一碑变数十百碑,如《兰亭叙》者也。
予因观《兰亭考》而有感焉,推其源流,辨其同异,列其所自出,萃前贤论赞,亦可谓好古博雅之士矣。
问其考精者之所以为精,不善者之所以不善,则未尝决词也。
夫以一纸之字临摹响榻数十百本而刻之,虽不能不失真犹可曰互有得失,盖所传者之未远也。
一石之字,搥拓之间,且有纸墨工拙之异,浓淡肥瘠不同岂有一碑相传禅,子子孙孙,变而为数十百种,而有不失其真者乎?
一传而质已坏,再传而气已漓,三四传之后髣髴流风馀韵者鲜矣,盍亦求其初乎?
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此观其所会也。
又曰:水无有不下,性无有不善
此观其初也。
不揣其本而求其末,不探其源而涉其流,今为士者事事皆然何独于《兰亭》?
可叹也哉
本朝黄山谷最善评书,其论此碑也则曰:褚庭诲临极肥,张景元所得缺石极瘦,惟定武本则肥不剩肉,瘦不露骨三石皆有佳处
又谓定州石入棠梨板者,字虽肥骨肉相称,观其笔意右军清真风流气韵映冠一世,可想见也。
今时论书,憎肥而喜瘦,党同而妒异,曾未梦见右军汗气
斯言慷慨激烈,似亦审矣。
东坡则曰放旷自得,郭河南则曰神气飞动殊觉天成
或曰遒媚劲健或曰温润典刑或曰谢脱拘束,皆未为精密也。
米南宫之赞,虽奇崛铿锵殊觉滉漾,其曰「永和」字全其雅韵,「九」「觞」字备著其真标,「浪」字无异书名,「由」字益彰其楷,则亦庶几乎其实也。
或谓定武本「仰」字如针眼,「殊」字如蟹爪,「列」字如丁形,而为曾公乐道讥之,曰恐为九方皋所哂。
然骤骊黄牝牡之不记则有之,决不犬豕豺狼麋鹿而谓之马也。
茍能于「永和」、「九」、「觞」、「浪」「、由」、「仰」、「殊」、「列九字中开九方皋之目,亦未为过。
近世如尤锡山王复斋,皆喜评碑帖
陆象山二公于《兰亭》,一主肥,一主瘦。
二公犹尔,其孰能决之?
高宗皇帝赞曰:禊亭遗墨行书之宗。
百世不易之训。
尝味山谷之评以薛肥张瘦,惟定武本不瘦不肥,其论虽审,而观者未悟其意。
后之翻刻者止求于不瘦不肥之间,则字画停匀,反成吏笔,尚何足以语《兰亭》乎?
其意盖曰定武本有肥有瘦,肥者不剩肉,瘦者不露骨,此右军之字所以为行书之宗也。
赏鉴识别之严,各随人品而上下,昧者贵耳贱目矜己忮善,未易口舌辨也。
间有雅尚君子,挈长度短,博览研校不过定武重开本而止。
初本罕落东南未易见故也。
叶公好龙见真龙而反疑之,纷纷皆然
予见此序亦多矣,虽不能尽知何处所刊,每见善本,亦未尝不为跃然
及见中原故家旧本,于是心降虑消,气融神畅。
又惧其见之未博也,疑必有过于此者,广采近时精鉴之士所共推为善本者十馀家,点点画画,锱铢而考之,未见可以伯仲称也。
其肥者必失之气浊,瘦者必失之骨寒,神痴而质俚者有之,意纵而笔狂者有之,或同儿戏不知其丑而疥于石者繁琐可羞也。
后世再有王右军,则后之《兰亭》或胜;
后世未有王右军,则《兰亭》当求初本无疑
不见初本,政自不必观《兰亭》也。
昔有所谓《古》、《杵》、《褚》,今予作《考四卷逐字疏于其下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