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中庸 宋末元初 · 王柏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九、《鲁斋集》卷一三、《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二八三、《经义考》卷一五三
中庸》者子思子所著之书,所以大原,立大本,而承圣绪也。
义理精微而实难于窥测规模宏远而实难于会通众说淆杂而实难于折衷
此子朱子以任其责,而后学亦已春融冰释矣。
愚滞之见,常觉文势时有断续语脉时有交互不敢言也,疑而不敢问也。
一日,偶见《西汉·艺文志》有曰「《中庸说》二篇」,颜师古注曰「今《礼记》有《中庸一篇」,而不言亡其一也。
惕然有感然后班固时尚见其初为二也,合而乱之,其出于小戴氏之手乎?
不知古人著书未尝自名篇目凡题辞皆后人之所分识,徒见两篇词义不同,遂从而参伍错综成就其总题已。
天赋为命,人受为性,所赋所受本此实理,故「中庸二字为道之目,未可为纲,「诚明二字可以为纲,不可为目。
不揆狂僭,为之隐索,取而析之,以类相从追还旧观
但见其纲领纯而辨也如此之精,条目疏而理也如此之莹,首尾相涵,可谓缜密气脉流通可谓融畅
虽各提一「性」字而其义不同一原其性之所自来一原其性之所实有。
虽各提一「教」字,而其旨亦异,一以行为主,故曰脩道,一以知为主,故曰明诚
始于天者终于天,始于诚者终于诚,分限严而不杂涂辙一而不差子思子亦可以无遗憾于千载之上矣。
或曰:「自汉晋以来儒先未尝疑也,至于朱子分句析,研机极深,而无间言也,子何为者,而勇于妄论乎」?
曰:非敢妄也,有所證也。
此书唯《哀公问政》章交搆为最深,加以王肃贸贸然独掇此章,充塞乎《家语》之中,此先儒所以不疑也。
幸有在下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十有四字,郑氏所谓误重在此者,此感人之根乎其论,旧章痕迹尚未磨也,其性参之位置莫掩也,使后世可以指瑕索瘢,正其茍合者,殆天意也。
又以班固「《中庸说》二篇五字不列于诸子之上,而晦昧古《礼经》之末,窃意子朱子未必见也,或见而未必注思也。
不然,以朱子精明刚决,辞而辟之久矣,奚俟于今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