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论 宋 · 饶鲁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二七、《饶双峰讲义》卷一五《附录》
师道立则天下之不善者皆可变而为善,天下之不中者皆可化而为中,而善人岂不众哉!善人众,则国家之用随取随足,上焉可以格君心,中焉可以立政事,下焉可以移风俗,朝廷岂有不正,天下岂有不治者哉!若昔唐虞五典之敷,掌之于契,宽栗直温之教,典之于夔,至于成周,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而教之中和,亦惟择有道有德者主之,皆所以立师道也。是以天下后世称人才之盛,美治功之盛者,必曰唐虞、成周。及周之衰,则学校不修而师道阙矣。于是洙泗之间,有吾夫子出而任其责焉,一时及门之士如颜、曾、冉、闵之徒,固已如时雨之化矣。故其德行、政事、言语、文学,莫不卓然,皆有可称者。使夫子而得时行道,引其类而进之,则唐虞、成周之治,有不难致者。夫子既没,而得其道者,或以传授于来嗣,或以友教于诸侯,随其大小,亦皆于世道有所补焉。后世师道不立,无复讲明道义、磨砻气质之益矣。至本朝,安定胡公首倡体用之学以淑其徒,使学者明于经义,讲于时务,笃于践履,而不为口耳之习,故一时贤士大夫多出其门,而散在四方者,亦皆循循雅饬。师道之立,盖昉乎此。是后周子复得孔孟不传之道于遗经,建图属书以觉来学,而程子兄弟实绍其传,于是益推古者大学教人之法以淑诸人,以传其后。而我文公先生又从而光大之。渊源所渐,遍及四海,有志之士探讨服行,而推其所得,以正主庇民者,不绝于时。能使大义既乖而复正,公道久屈而复伸者,皆夫人之力也。师道之立,于是为盛。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