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尚书全解后序淳祐十年五月 宋 · 林耕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三四、《经义考》卷八○、《宋元学案补遗》卷五五、乾隆《清泉县志》卷三○、光绪《衡州府志》卷三○
耕自儿时先君旴江官舍郡斋修刊礼乐书,先君实董其事,与益国周公诚斋杨先生书问往来订正讹舛甚悉
暇日因与言曰:吾家拙斋书解》今传于世者,自《洛诰以后皆讹。
盖是书初成,门人东莱吕祖谦伯恭取其全本以归,诸生传录,十无二三,书坊急于锓梓不复参订讹以传讹非一日矣。
先君犹记乡曲故家,及尝从先拙斋游者,录得全文。
及归,方寻访未获,不幸此志莫偿。
耕早孤,稍知读书,则日夕念虑间。
汩汩科举业,由乡选太学跋涉困苦如是者三十馀年。
淳祐辛丑侥倖末第闲居需次得理故书,日与抑斋观文陈公、虚斋今文赵公参考讲求抠趋请益
抑斋出示北山先生手迹具言居官婺女日,从东莱先生学。
东莱言:吾少侍亲官于闽,从林少颖先生学。
且具知先拙斋授书之由。
抑斋方阅《六经疏义》,尤加意于林、吕之学,虚斋亦仿朱文公孔安国书著本旨,耕得互相诘难其间,凡诸家讲解搜访无遗
一日友人元凤仪叔携《书说拾遗》一集示余,蠹蚀其表,蝇头细书,云得之宇文故家
宇文之先曾从拙斋学,亲传之稿也。
其集从《康诰》至《君陈》,此后无之
遂以锓本参较,《康诰》、《酒诰》、《梓材》、《召诰》皆同锓本,自《洛诰》至《君陈》与锓本异,其详倍之。
至是益信书坊之本误矣,当令儿辈大字本誊出,以元集归之,然犹未有他本可以参订也。
又一朋友云,建安书坊余氏数年前新刊一本,谓之《三山林少颖先生尚书全解》,此集盖得其真。
刊成仅数月而书坊火,今板本不存矣。
余亦未之信,因遍索诸鬻书者。
乙巳仲春一老鹑衣衔袖,踉蹡入门喜甚,揖余而言曰:吾为君求得青毡矣。
开视,果新板以《尚书全解标题书坊建安余氏,即倍其价以鬻之。
以所誊本参较,自《洛诰》至《君陈》及《顾命以后至卷终皆真本向者麻沙本自洛诰以后果伪矣。
朋友转相借观以为得所未见
既而耕暂摄乡校学录,叶君真里之耆儒,尝从勉斋游,其先世亦从拙斋学,与东莱同时,又出家写本先生书解》及《诗说》相示,较之首尾并同,盖得此本而益有證验矣。
嗟夫
此书先拙斋初著之时,每日正经自首至尾一遍,虽有他务不辍贯穿诸家旁搜远绍,会而稡之,该括详尽不应于《洛诰以后详略如出二手
今以诸本参较真赝晓然,信而有證,可以传而无疑矣。
书解》自麻沙初刻继而婺女蜀中皆有本,然承袭舛讹、竟莫能辨
柯山夏氏多引林氏说,自《洛诰以后则略之,仅有一二语,亦从旧本,往往传讹
东莱解只于《禹贡》引林三山数段,他未之详。
东莱非隐其师之说,盖拙斋已解者,东莱不复解而唯条畅其义。
嗟夫
《书》自安国而后不知几家,我先拙斋裒集该括,自壮及耄,用心如此之勤,用力如此之深,始克成书,而传袭谬误后学无从考證。
先君家庭授受中更散亡极意搜访,竟无从得。
恪遵先志,又三十馀年,旁询博问,且疑且信。
及得宇文私录,又得余氏新刊《全解》,又得叶学录家藏写本稽验新故订正真赝参合旧闻而后释然无疑确然而始定。
然则著书传后,岂易云乎哉
耕既喜先拙斋之书获全,又喜先君县丞之志始遂,顾小子何力之有,抑天不欲废坠斯文,故久郁而获伸与!
不然,何壁藏汲冢复出也?
淳祐丁未之岁,石鼓冷厅,事力甚微,学廪粗给,当路诸公不赐鄙夷捐金拨田,悉有所助。
三年之间,补葺经创,石鼓两学轮奂鼎新书版旧帙,缺者复全。
于是慨然而思曰:我先君未偿之志,孰有切于此者,吾先世未全之书,岂容缓于此者,实为子孙之责也。
乃会书院新租岁入之积,因郡庠宪台拨镪之羡,撙学厅清俸公给之馀,计日命工以此全书亟锓诸梓。
字稍加大,匠必用良,版以千计,字以五十万计,釐为四十卷
始于己酉之孟冬,迨明年夏五月而毕。
是书之传也,亦难矣哉,亦岂苟然哉!
旧本多讹,耕偕次儿骏伯重加点校,凡是正七千馀字,今为善本庶有补于后学
淳祐庚戌夏五,嗣孝孙迪功郎衡州州学教授石鼓书院山长谨书
按:《尚书全解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