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包宏斋周载仲 宋末元初 · 欧阳守道
 出处:全宋文卷八○一一、《巽斋文集》卷一九
畴昔之夜,予梦周相遇道者,既揖既劳之,曰:「载仲久别地下无苦君平一卷书,今当得力」。
载仲惨然曰:「幸甚得力但分略亏」。
予曰:「仍旧秀才有何不可」?
君领予说,然似以予知其已死,欲相避也。
道旁一空无人居,疾趋隐于门内,予已去数步,回首呼曰:「载仲
君以幽明殊趣不肯久即我乎?
虽然,予岂敢不别」。
即望门长揖,使之闻之而后去。
次日尝以告君之邑人吉甫,今未旬而君之子孙文子来访
嗟夫
文子作意访我,而君魂魄先之乎?
文子纯实无华谨重有畏,君为有后矣。
袖出君所宏斋先生包公赠君名孙二本诗,墨迹如新,君之遗后人与包公所期望皆甚悠远也。
文子谨守父书之外生理萧然
嗟乎
以不致富,祸其子孙,或衰残,或绝灭,或虽保而造物阴阳其姓者固多矣,而天之未定赫奕光宠足以累世者亦岂无之。
清修之士,一介妄取,身存而食并,日出易衣,身殁而后无措足之地,或重不幸而无子,亦往往而是。
若曰积之于身,其后必昌,盖有时不然也。
君子知所自信,终不以彼易此。
或告之者,曰:「尔曷不随俗为恶?
为恶则能兼人所有以为尔资,朝为之,暮立效饱暖丰馀,字育繁多瞑目无后忧」。
君子亦曰:「此亦食异类之食,滋异类之种而已,岂愿以身与子孙舍人而趋异类哉?
故虽厄穷困苦子孙幼稚啼饥号寒,终不以可怜色动少悔之心,而又何赫奕光宠之羡」!
文子其益思尔父之训,仰前辈之风,他日二本者知学有立,虽三世一贫可也,况消息相代,未必如今日之所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