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论学道疏 南宋 · 黄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五
臣眇以书生耕学畎亩,窃第以来,兹三十年,备历险难,粗谙民事际遇圣明,叨恩赐对
臣愚陋,何所建明
服习父师之训,以为人臣事君,不告以帝王之道,斯谓不敬
臣闻帝王治原于学,而学必著之行事
帝王事行其道,而道必徵之庶民
学而不见事为,则何以立人极;
道而不于民攸监,则何以天心
傅说告其君,以「王人多闻,时惟建事」;
周公勉王以「立政立事」,「相我受民」。
先臣吕公著亦言:「国家劝讲之制,求治天下之术,《尚书》备帝王之道,尤切于治」。
恭惟皇帝陛下德性聪明,根圣禀之天纵
学力充广,亲儒臣日深
此道此学,固已洞然
矧自艺祖皇帝开辟宇宙以来,一以道理最大,为立治之本。
陛下熙明之学,亲得理宗皇帝的传道统大原上继
然而尧之授舜,其言简而严,盖谓历数执中相为表里天禄四海相为终始,甚可懔也。
逮舜之命禹,则其言详而切。
微之辨,精一之功,所谓学也;
稽言询谋,则其事也。
可爱可畏无非證于民者。
敢不铺张虞夏之隆,上渎天听
敢借汉唐为谕。
汉唐贤君非无上嘉唐虞、远辈之志。
太初中人言大屋以胜火灾,此无稽之言也,武帝轻听之,建神明通天之台,千门万户之宫,以滋海内虚耗
方士神仙若可得,此无稽之言也,武帝又听之,幸海上求蓬莱天下愁苦
后虽追悔,亦已晚矣。
听言若此,则平日欲闻大道之要、表章六经者,直表章而已尔。
贞观初年,命五品以上更宿内省,数延问疾苦,尝自谓不学则不古道,亦卓然有见
而乃复立浮图,此勿询之谋也,太宗庸之,不免牵于多爱。
洛阳宫既治,继有飞仙宫之作,亦勿询之谋也,太宗又庸之,竟诒弗克终之诮。
行事若此,则曩时锐情经术、与学士古今,是直讨论之而已尔
若夫永光建中之际,则尤有可戒者。
方其宽弘恭俭诏举有行,尝言惟有道者以往知来不可不知道
證之斯时日月失明民人饥疫盗贼不禁刑人满市,是虽好儒无以牵制文义之失。
若乃大官之膳,戒服玩之奢,亦厉精治道
及徇近臣岁虽旱而禾甚美之租税不免,民坏屋卖瓦,行间架法,而变乱滋矣。
本于一中,形孚四海前圣大训昭然可览若此
陛下帝王之学,行帝王之道固无汉唐数君之失;
然本诸身者固已深探道之原,而徵诸民者犹未尽见行事之效,小臣所以未能无疑于此
国事治忽帝学之占也;
生民休戚君道之表也。
先臣陈瓘尝言:「历数在躬,有天命也;
允执厥中尽人事也。
天人两得,则四海不穷天禄常固。
过不及之谓中,不左不右之谓中;
不中,若车轮无毂,不能转物,则为物所转,此自然之理也」。
斯最为善执中者。
人君行道不能转物,而为物所转,其端甚微,关系甚大,汉唐之事,概可睹矣。
圣人之言,不徒信而有徵,且示万世人主保固民命延洪国脉之方,曰「敬修可愿」。
愿治四海同情敬修一人实德
今天下亦困矣,边陲民困于兵,郡县民困于赋,溪山湖海民困于盗。
幸未至于穷者,祖宗三百馀年深仁厚泽固结陛下爱民一念足以上通天心、下慰民望也。
且夫安恬佚乐,人所愿也,不免流离转徙之忧,憔悴亡聊之叹,将何修而使之无阽危
丰衣足食,人所愿也,不无颠雪而垂鹑、腹雷而形鹄,将何修而使之无冻馁
康宁寿考,人所愿也,或者少壮锋刃老羸沟渎,将何修而俾全其生?
此其大略也。
非命殒于刑戮,积骨仆于征徭,曷可胜计!
惟真恻怛之忱,而后谓之敬;
惟真改图之实,而后谓之修。
迩者札荒旱涝频仍夺攘矫虔间作朝廷于浙、于海、于江、于闽,人免于饥,天报以稔,此天从人愿所致陛下视民如伤所召。
然修其可愿之实胡宁止此?
天心眷佑靡常岁事丰穰难屡,导迎和气培植生意,因民愿欲,茂续天休正在此时
圣学高远,当力行好事,益敬其所当敬,愈修其所当修,虞夏盛隆,有不难及
抑臣闻之,帝王而下圣贤传《中庸》《大学》之书,与危微精一之旨互相发明
大学》之诚意正心修身,乃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地。
所谓致知,致此知也;
所言格物,格此物也。
宫庭之未肃,邦国之未乂,天下反侧未平,是家国天下大物犹未实格。
格物者曰「今日一物明日一物」,所格何物也耶
中庸》以中和天地、育万物以至诚经天下大经,立天下大本,其事在,有九经
其或身未尽修,贤未尽尊,庶民未尽子,远人未尽柔,则大经大本何时植立天地化育何时参赞
中和者曰「未发不是先,已发不是后」,穷极幽妙,将安用哉?
学必著诸行事,道必徵诸庶民,非臣臆见圣经贤传皆可质也。
广厦细旃之所讲贯于此已熟,诚非微臣所能测窥,惟陛下究竟及此经筵之暇,朝政之馀,日乾夕惕内省反观
一兴小民水耕火耨之劳,即文王康功田功日昃不遑暇食,果何乐乎常舞酣歌
轸怀远民草行露宿之苦,则汉文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又何意新宫旧刹?
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六府修而三事治,众贤和而万邦,无怠无荒,而四夷来王宜民宜人,而百禄是总,天下事皆在圣心运量矣。
陛下留神
按:《历代名臣奏议》卷九,永乐刻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