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艾隐先生林君墓志铭 南宋 · 黄震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八、《黄氏日钞》卷九七
宝祐乙卯岁,余应乡书,闻有高才卓识持衡风帘间者,是为林君发,而未果识也。
余既窃第归,君来从事府幕一见平生欢,而未繇款诲益也。
后四三年,再会吴门,与语夜参半,君衮衮古今,析义理,如倾河不可休,知其学必有自来,而未能悉也。
自是每见闽之士,必问君家世,皆言君艾隐先生之子
艾隐古学古心超然不与世接,君亦刻厉先志坐是偃蹇于世。
于是敬之伏之。
十年,余归自江西,君适从事沿海制司之幕,因得请艾隐先生详委
君乃愀然言曰:「宦游日久先君墓犹未铭,正欲以之子」。
余谢不能再三明日以其状来,又辞至再三,皆不获,乃敬为叙其事而次之
先生讳守道字守一,自孩提嶷然不群,耻与群儿弄。
十岁怙恃,卓有大志刻苦读书
蚤工诗赋,年十五即叹曰:「破碎非吾学也」。
改学经,又叹曰:「破碎犹吾前日诗赋也」。
改从晦庵先生游,愿闻大道之要。
裹粮束书,至中途晦庵讣而返,慨然闭户力学精思实践,如及考亭之门焉。
夫世之士生而读书即以科举为的,既得之矣,即复浑浑利禄场,至老死知省
其或能付得失分定知义理为先务,又必得大儒依归,开其所从入之门,而塞其所不必游之途,然后自拔流俗
先生幼孤自奋,以词赋破碎不为,而改经学,又以经义亦害道,不为,而改求大儒为之师,求之师不偶复归而求之有馀师。
譬之于水,万折必东,不极不止,非大丈夫能尔哉?
然则先生之视势利为何如矣!
刚直,每面折人过,乡闾多畏不敢为非
盖其修身践言所以率先人者深也。
豪饮饮至数斗不乱
吟笔天成,辄出人意表
独行冥思,忽有所得大笑,声振山谷
此皆奇气之所发见,而世莫测也。
然则使先生而获遇于世,又当何如矣!
家贫仅终伏腊,而赋佃租特宽,不择美恶燥湿辄概入,乡父老以此德之。
发捧乡书至欢以为积德之报,而不知此于先生未足毫末也。
呜呼,士患为科举累,不志于道耳,而先生志于道矣。
士志于道,患质弱不足于用耳,而先生有奇气矣。
士有奇气,患脱略细行与人少恩耳,而先生乡曲细弱尽情矣。
然犹卒不一遇于世,此命也,于君何有而以得于外者轻重哉?
然亦安有积之厚者发不宏,而必于其身也哉
先生之先出比干
比干谏死,其子坚避难长林山,因以林为氏。
武王封坚清河林放从祀先圣封清河伯,盖袭坚之旧。
如雍、如楚、如不狃,皆以名节见《春秋左氏传》,故春秋时林氏惟鲁为盛。
其后林禄从晋元帝渡江,遂为江南人
禄十一世孙宝守泉州
又为闽人
唐僖宗乾符二年,有先辈公自闽擢进士第,与衙推兄弟并兴子孙蕃衍
故自以来林氏又惟闽为盛。
昭宗朝,有光州固始林氏王潮兄弟王闽者,实在先辈公既显之后人,先生别族尔。
先生之父讳晞颜
祖讳顺夫,尝以三舍法上庠
曾祖讳团。
先生生于某年某月,以端平元年十二月晦夙兴盥颒,不疾而逝,年若干
淳祐元年十一月望,葬茶溪之南。
娶陈氏。
窆葬时,陈氏犹在诸孤不忍预死其亲,不并为陈氏祔穴
陈氏卒,又不忍先生墓傍,遂起义别葬。
子男三人宗旦、如坦,皆有文名
受业晦庵门人信斋杨公复,以继先志,登丁未进士第,今以沿海制司干办公事秩满赴班。
孙男四人:曰略、曰拓、曰抃、曰玉芝
玉芝太学子也。
孙女万全
先生遗藁庚子(阙)不存,存者若干卷,藏于家。
晚犹嗜《易》,积十年精通卦义,滨死尚吟诵不辄,易箦置《易》床头
铭曰:
于戏
艾隐先生林公之阡。
艾隐不以爵,寿不以年;
世有贵且寿于艾隐未必艾隐之家之能世其贤。
然则方来者其可量耶,于斯可以观天。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