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春秋集传详说 南宋 · 家铉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六六、《经义考》卷一九一、《宋代蜀文辑存》卷九四
春秋》非史也,谓《春秋》为史者,后儒浅见不明乎《春秋》者也。
夫子因《鲁史》习《春秋》,垂王法以示后世
鲁史》,史也。
春秋》则一王法也,而岂史之谓哉?
陋儒曲学以史而观《春秋》,谓其间或书或不书,或书之详,或书之略,或小事得书,大事缺书,遂以此疑《春秋》。
其尤无忌惮者,至目《春秋》为断烂朝报以此天下后世,有不可胜诛之罪,由其不明圣人作经之意,妄以《春秋》为一时记事之书也。
或曰:「《春秋》与《晋乘》、《楚梼杌》并传,皆史也,子何以知其非史而为是言乎」?
曰:史者,备记当时事者也。
春秋》主乎垂法,不主乎记事
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始霸,是岁所书者皆晋事;
九年齐桓公入,是岁所书者皆齐事
隐四年卫州吁弑君,是岁所书者皆卫事;
八年楚灭陈,是岁所书者皆陈事
有自徂秋止书一事者,自今岁秋冬迄明年春夏,阅三时之久而仅书二三事者。
或一事而累数十言,或一事而屡书特书,或著其首不及其末,或有其义而无其辞,大率予夺抑扬之所系,而宏纲奥旨绝出语言文字之外,皆圣人心法之所寓,夫岂史之谓哉?
盖《晋乘》、《楚梼杌》、《鲁春秋》,史也,圣人修之则为经。
昧者以史而求经,妄加拟议,如蚓蜗伏乎块壤,乌知宇宙大、江海之深?
是盖可悯不足深责也。
铉翁早读《春秋》,惟前辈训说是从,不能自有所见
中年以后阅习既久,粗若有得,乃弃去旧说,益求其所未至。
夏时以著《春秋奉天时之意,本之夫子之告颜渊
托始以昭《春秋诛乱贼之心,本之孟子之告公都子
不敢苟同诸说之已言,不敢苟异先儒成训
三传之是者取焉,否则参稽众说而求其是;
众说或尚有疑,夫然后以某鄙陋所闻具列于下。
如是再纪,犹不敢轻出示人,将俟晚暮辑而成编,从四方友旧更加订證。
国有大难奉命起家无补于时,坐荒旧学
既遂北行平生片文幅书无一在者,忧患困踬之久,覃思旧闻十失五六。
已而燕来瀛,又为暴客所剽。
然以地近中原士大夫知贵经籍,始得尽见《春秋文字,因答问以述己意,卒旧业焉。
书成,撮为纲领,揭之篇端
一原春秋所以托始二推夫子夏时之意,三辨五始,四评三传五明霸,六以经正例,凡十篇
俾观者先有考于此,庶知区区积年用意所在
夫若僭躐之罪,则无所逃。
眉山后学古杭家铉翁谨书
按:《春秋集传详说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