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敬室记 南宋 · 家铉翁
 出处:全宋文卷八○七○、《则堂集》卷二
朱、张二先生倡道东南,共扶千载坠绪志同道合相得而弥章者也。
武夷之传,至于今百有馀年,门人高弟皆能尊闻行知,以其得于师者复畀于后。
再三l传,莫不曰我朱门之的派。
噫,其盛矣!
余独恨南轩先生无恙时,士之登门受业者袂联踵接,而吾蜀人互乡阙党之,执经隅坐,视他邦为尤众。
中更蜀乱,衣冠散落南土,或以文学显,或以科举政事奋,莫有溯其学问源脉之所从来而以广汉之道自鸣当世者。
虽时使之然,而从游之士亦不为无责也。
宇文氏再世先生,尝在大弟子之列。
淳祐间子敬始自蜀来,辑其先所闻先生者,求订證于庸斋赵公之门。
庸斋深器许之,为之大书以表其传,且曰:「南轩之道在子,其勉之哉」!
自是以来子敬钦一线之绪,为学愈笃,用志愈专,而缙绅士大夫所以之者莫不在是。
会余以国事久羁于北,子敬书来,孳孳问辨不以患难零落而废其讲习之功。
且属余为书「敬室」二字,曰:「此南轩先生所以吾祖者,中燬于火,愿为我更书之」。
余辞不敢僭,然宇文氏之得于南轩者在此一敬,亦吾徒所当共讲也,乃述旧所闻,书而复之。
盖人所以中天而立者,此一心也。
心所主宰此身而裁制万事者,此一敬也。
之而存,存之以此敬也。
之而治,治之以此敬也。
养之无害,充而致之,以造乎至诚无息之地,大率始终乎此敬。
夫敬岂自外至者哉?
人生而静,敬之原也。
是故君子之学贵乎主静
静者,主乎一者也。
主一无适,夫是以为敬。
中庸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敬之在中而未发者也。
迨夫喜怒哀乐之既发,则散见外者,何莫非敬之流行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皆戒慎恐惧之所积而慎独之功也。
敬虽随事所以为敬则本乎其中
先生以敬加室,亦欲人谨之于宫庭屋漏之间耳。
嗟夫
世沦俗斁,弓冶之传不遗其后,而子敬独能溯其父祖学问从来恪守毋坠,求之衰俗,殆不多见。
余愿子敬乃祖之心,学南轩之学,以是其家以是私淑诸人,益衍其传于后,使广汉之派与武夷并传,顾不伟欤!
乃书为《敬室记》。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